开启春耕第一犁 打好生产“第一仗”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4月24日上午,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玉米精细播种现场会在开鲁镇小城子村百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举行,标志着开鲁县春耕生产工作全面展开。

活动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如围绕玉米精细播种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讲解。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到播种时机的把握、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结合开鲁县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深入浅出地为参会人员传授了实用的种植知识。

王克如(左二)正为大家讲解播种注意事项(吕志敏 摄)

“要翻好地、整好地,然后播好种、滴好出苗水,以保证苗全、苗齐、苗壮,而且达到密度要求。”王克如介绍,今年是他在开鲁县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的第4年。4年来,开鲁县玉米密植高产示范区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成效很显著。

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讲技术,为现场参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专业技术课。先进的播种机进行了春耕演示作业,可以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工序,为玉米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播种机(吕志敏 摄)

“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播种机,每亩能增加产量100至200斤。”开鲁县开源农事服务中心业务经理张冠男说,采用先进技术播种后,播种深浅度一样,播种的株距、行距都是精准的,而且可以调节,能够保证苗齐、苗壮。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产粮大县”,开鲁县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推广绿色、优质、高效、高产种植技术,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不断提升全县玉米种植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开鲁县玉米播种面积在280万亩以上。从2022年开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科技包县”模式的支持下,开鲁县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今年,全县建设玉米密植高产示范区160万亩,打造示范镇5个,示范嘎查村56个,精品示范基地12处。园区内,玉米种植密度每亩在5000株至6500株之间,预计亩增产50至150公斤,带动开鲁县玉米总增产1.6亿斤以上。(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吕志敏 郭大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