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州府·建名城 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4月28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马尔康专场,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蒋刚表示,马尔康正抢抓“强州府・建名城”机遇 ,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闻发布会现场(戚原 摄)

马尔康,藏语意为“兴旺发达之地”,地处四川省西北部,是阿坝州唯一的县级市,拥有在建世界第一高坝——双江口水电站大坝。这里被誉为长征“北上驿站”,红军在这里转战停留14个月。境内卓克基会议会址被列为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是四川省首个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马尔康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故乡,是《尘埃落定》故事诞生地。在这里,可以遇见民族文化诗意的重生,遇见嘉绒文明的诗与远方。在马尔康,有着耐人寻味的嘉绒文化,可以领略西索民居、茶堡民居等嘉绒先民“垒石为屋”的高超技艺,亲临境内松岗柯盘天街,俯瞰梭磨河谷、感受云上集市,体验中国圈舞活化石—嘉绒锅庄;还能仰望“东方比萨斜塔”—松岗直波古碉,领略千碉林立、穿越战火硝烟;翻阅千年史书—莫斯都岩画,探索“嘉绒秘境·天地史书”的浩瀚。

“我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抓好‘六地六城’建设,在全州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中,展现新担当、做出新业绩。”蒋刚介绍,马尔康坚持乡村振兴“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推进“十大”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完成“卓克基、雪马山、嘉绒尔康”系列商标注册。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优势,建成5个省级和美乡村,莫斯都村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发展思路,依托古岩画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优势,建设秘境莫斯都露营地,切实尝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

蒋刚介绍县域经济发展相关情况(戚原 摄)

蒋刚说,马尔康坚持清洁能源和锂矿资源“两项优势”齐发力,紧紧围绕“西部清洁能源供给地”目标,加快推进水、风、光1200万千瓦资源开发,预计到2030年,全市清洁能源总装机将突破850万千瓦。马尔康党坝锂矿成为四川首个氧化锂资源量超百万吨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也是迄今亚洲探明资源量最大的锂矿床,该市锚定“锂资源绿色开发示范地”建设,正快速推进资源原地加工、就地转化。

此外,马尔康聚焦教育、医疗、就业“三保重点”惠民生,以提升民生事业“温度”、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持续深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综合施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长征幼儿园等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设立500万教育基金,保障孩子学有所教。投资1.2亿元建设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让群众看病更方便。对标落实阿坝州医疗卫生质量提升“六大行动”和卫生健康“十大惠民措施”,全面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先诊疗、后付费”和“康健同行”全民免费体检等服务。设立500万元大病救治互助基金,搭建起坚实的医疗救助平台,让群众病有所医。

马尔康聚焦“拴心留人、招商引客”目标,坚持“人文化、旅游化、现代化、精细化、个性化”五化工作思路,以城市更新“带动”基础设施“补短”,推动城乡融合中不断“提档升级”,逐步提升马尔康“人气、商气、文气、名气”。近年来,总计拆除旧城地块14.69万平方米,征收储备土地180亩,着力打通城镇堵点、攻克集镇难点、塑造有型看点。投入1.5亿元,启动7个乡镇路面黑化,完成松雪路、毛木路等“四好农村路”建设,串联起了老百姓的美好幸福生活,打开了产业升级、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的新大门。2024年,马尔康入选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功能完善、品位高端、独具魅力的高原名城初具雏形。

马尔康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正将地理空间的“小局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持续以“工业绿色化、农业现代化、文旅全域化”的铿锵步伐,在川西北高原绘就一幅“雪山为幕、江河为弦、民生为韵”的现代化马尔康壮美篇章。(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