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深处的电力天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烈日炙烤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戈壁滩,六十米高的银色铁塔如巨人般矗立,塔顶的绝缘子串反射着冷冽的光。和田—民丰—且末—若羌 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大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电网“内供七环网”的最后一环。作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我国最大的750千伏环网工程已进入合龙冲刺期。目前,工程全线导线展放完成率达69.34%,预计6月上旬实现贯通,2025年11月正式投运。

导地线展放:机械与自然的博弈

员工操作机器进行导地线展放 (翟锦绣 摄)

在且末-若羌段的施工三标段,导地线展放已进入最后阶段。张力机和牵引机相隔数公里“对峙”,“细如发丝”的牵引绳通过滑轮组连接,将粗壮的导线缓缓拖拽至空中。“慢点放,走板快到滑车的位置了,注意导线不要跑偏。”国网新疆建设分公司项目现场管控专责努尔夏提·雪克来提紧盯作业流程。十几名工人井然有序地操作机器,导线展放完成后,间隔棒安装工作随即展开。  

全机械化作业让效率大幅提升,但环境才是真正的对手。施工过程中,夏季地表温度超50摄氏度,铁塔表面烫得无法触碰,工人们需穿戴长袖工装、绝缘手套和防护鞋,采取错峰作业:清晨5点开工,中午高温时段休息,傍晚继续奋战至日落。沙尘则是另一重考验——三四级风裹挟砂石扑面而来,能见度骤降至不足50米,工人们需佩戴防沙护目镜和口罩,临时搭建的休息室成为短暂避风港。  

且末-若羌段的施工三标段导地线展放现场 (翟锦绣 摄)

导地线展放还面临复杂地形挑战。工程全线需跨越51处障碍,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及生态保护区。铁塔组立过程中最难的是沙漠组塔。由于沙漠中风沙的流动性,流动沙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塔材掩埋,并且因沙砾松散,抗拔能力差,地锚在开挖过程中极易塌陷。“建设中,我们在地锚埋设区域加垫隔板,在隔板上放置沙袋,增大地锚抗拔性能,最大限度满足承力要求,确保受力塔、牵张设备、锚线受力安全性。” 工程业主项目副经理王伽介绍。

变电站攻坚:沙漠中的精密心脏

变电站员工在开展避雷器瓷瓶螺栓紧固作业 (翟锦绣 摄)

距离且末县城30公里外,新疆第四座750千伏全站HGIS变电站的建设同样紧锣密鼓,7台82.6吨重的高压电抗器正被吊装就位,这是全站最关键的设备之一。由于工程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每年3月至9月多风沙天气,施工中不得不采用防尘棚加降尘设备的综合防尘技术,确保设备安装环境近乎无尘。“洁净度是HGIS设备安装的核心要求,我们必须将粉尘影响降到最低。”项目经理张俊在工程现场强调。  

地下水的“偷袭”让建设难度再升级。地处叶尔羌河下游冲击扇区域,地下水位仅1.5米,基坑开挖时稍有不慎便会涌水。项目总工唐小平介绍,通过优化降水方案,工期从两个月压缩到一个月,排水泵在完成降水任务后,转为洒水降尘设备,既节约资源又避免扬沙。施工现场的半军事化管理同样引人注目——上百名工人统一住宿在集装箱宿舍,身着统一长袖工装与绝缘鞋,抵御高温的同时预防静电。  

变电站员工检修设备现场 (翟锦绣 摄)

目前,变电站土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设备安装完成近60%。站内66千伏区金具安装、二次接线等作业同步推进,预计7月底完成主体建设,9月启动调试验收。待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75万吨,有效解决若羌地区大电网单线供电现状,缓解巴州地区供用电压力。

生态守护:效益与自然的双赢之道

环塔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不仅是一条能源通道,更是一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答卷。工程线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腹地,这里分布着密集的胡杨林。在民丰至且末段,设计团队为避让3600余棵胡杨,多次调整塔位,局部线路微调超10公里,铁塔高度最高增加15米。“施工道路宽度严格控制在2米以内,竣工后需恢复原貌。”努尔夏提·雪克来提说。

且末750千伏变电站 (翟锦绣 摄)

工程的“绿色基因”还体现在与光伏治沙的协同布局。沙漠边缘,成片的光伏板与输电线路共同构成多层“锁边”网络,光伏板遮阴固沙的同时还能滋养耐旱植物。“工程建成后,将为南疆光伏基地的电力汇入主网,后期送至川渝、青海等地奠定坚实基础。”王伽介绍。

目前,工程剩余标段正全力冲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工程整体进度达79.06%,投运后将提升南疆电网与西北主网互济能力,预计带动产业投资超28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000个,为和田至若羌铁路电气化改造、大型工厂入驻提供稳定电力。

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后,环塔750千伏环网将实现闭环,彻底改变长链式供电格局,形成“东纵”“西纵”“北横”“南横”全面贯通的环网格局,主电网向南疆输电能力将由100万千瓦提升至300万千瓦,大幅提升南疆新能源汇集送出能力,为未来新增疆电外送通道、接入抽水蓄能电站等提供支撑,带动南疆5000万千瓦新能源发展,为南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注入强大动力,将加速新疆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翟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