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创新矩阵的关键拼图。位于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的山东圣海光纤科技有限公司以“追光者”之姿,在光纤传感领域劈波斩浪,不仅为激光通信、智能物联等领域注入核心动能,更构建起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生态链,铸就行业技术标杆。
千里之行始足下,科技创业是一场苦旅修行
山东圣海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历经近10年的拼搏探索,公司研发团队从最初“1+2”的三人小组,成长为全职研发人员平均拥有硕士学历的“18人精锐团队”。这支平均年龄仅27岁的青年队伍,有力支撑起企业“技术自主化”的核心战略。
“自主研发”始终是公司的生命线。从创始人到一线员工,全员秉持“宁可放缓盈利步伐,也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近10年间,公司无尘净化车间实现从百万级到30万级再到万级的三级跨越,达到行业一流水准,光栅产品综合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公司生产经理刘艳介绍:“我们建有500平方米的万级无尘净化车间,配备11条先进生产线。目前单产线产能达200支/班次,年产量突破80万支,已成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光纤光栅生产基地。”
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发展并非零和博弈
科技型企业的竞争从来都是你追我赶、不进则退,圣海光科以“资源整合+自主攻坚”双轮驱动,整合行业领先巨头的准分子激光器和精密运动平台等专业设备,配合高水平自主光学仿真设计、结构设计以及丰富的工艺经验,研发出新一代光纤光栅刻写产线。
山东圣海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铭说:“该产线光刻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200%,加工精度达百纳米级——相当于在头发丝直径范围内雕刻出一座摩天大楼的微观结构。”
目前,山东圣海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已与武汉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将人才资源和平台优势进一步放大,逐步建立起“光学设计—结构优化—工艺创新”的全链条母体孵化创新平台。
未雨绸缪早当先,行业领先方能安身立命
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口碑,公司市场占有率在稳步上升,营收也在逐年上涨,但是圣海人并没有满足。而是加快推进研发下一代生产技术,重点在光刻精度、产品老化寿命和可靠性方面“抢跑”。
刘晓铭透露:“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下一代生产技术研发资金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人员投入20余人。预计今年6月投产,新技术产线产品指标将比现有产品提升3-4倍,生产效率提升2倍。”
圣海人以敏锐的嗅觉捕捉到新基建与智慧城市浪潮的行业契机,重点发力光纤传感物联网技术,研发新一代基建工程、化工园区光纤安检传感器和数字化集成系统,为万亿级工业物联网市场储备技术势能。
“从追光者到发光者,我们不仅要成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更要推动行业生态的升级。”公司总经理姜圣海表示。“未来企业将深化‘技术+场景’双轮驱动,加速布局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让光纤传感技术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隐形翅膀’,把每个光栅的合格率再提高0.1%,把客户返修率再降低0.5%。”
从泰山脚下走向世界舞台,圣海人始终恪守“传感万物,光联未来”的初心。当5G基站上的光纤测温系统守护着数字中国,当空间站里的光纤陀螺仪丈量着星辰大海,这些应用场景的背后,是圣海光科对“精度0.01微米”的极致追求。
当圣海光纤的光纤传感器在深海管道中守护能源安全,在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传递数据脉搏,这家企业正以“光”为笔,书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