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质量发展巡礼 || “镁都”新传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为菱镁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辽宁省海城市享有“世界镁都”之名。但这里也曾陷入资源无序开发、产业粗放低端的困境。2023年以来,海城决心推进产业革命,通过资源整合、产能升级、全链布局三大战略,实现了从“矿山乱采”到“集约高效”、从“高耗能污染”到“绿色智能”、从“原料输出”到“全产业链”的华丽转身,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菱镁产业发展新路径清晰可见。

资源整合构建监管新体系

3月16日,一辆满载镁矿石的大货车缓缓驶入海城市牌楼镇的远东计量站。车辆总量79吨,矿石装载量51吨……海城市计量站总站长刘铭川先是认真地查看了电脑上的数据,然后爬上大货车对矿石进行取样。

“像这样的计量站,海城现在有41个,对镁矿石的运输量进行周密监控,我们还会抽取样本,对矿石进行化验,确定其品质。我们的摄像头和电脑也都跟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联网了,实现了智能计量矿石运出量,车辆过站效率全面提高。”刘铭川介绍。

刘铭川所说的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是海城市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工具。走进平台的指挥中心,只见由20块17英寸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上,实时动态显示着海城各家矿山企业开采现场、堆场等场景。

“你看,23家矿企每家都安装了具备聚焦和锁定功能的360度监控设备,增加了AI监控卡口、建设电子隔离墙,只要出现违规偷运,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海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君介绍,为改变以往菱镁产业“散乱污”的生存模式,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让菱镁行业监管变得无死角、无盲区,让开采、运输、销售变得更加安全、环保,也更智慧。”这是许多海城市菱镁企业负责人对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投入运行后,最真实的描述。

为整治矿产品运输车辆超限超载、以好充次等违规运输问题,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对原来的“车+路”管理进行了双向同步升级。一方面,对运输车辆安装定位系统、电子凭证系统。另一方面,在矿产品运输重点道路设置路面监控卡口及公共计量站,配合矿山计量站检查运输品出货情况,发现无票运输等异常数据自动推送至执法部门核实。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建立后,还实现了部门、企业互联共享对接,将所有要素转化为数据,利用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数据上传、电子识别、信息化通关等方式,向监管人员发出预警,为保障政府科学调控、企业战略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

产能升级驱动绿色新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的镁碳砖成型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十余台机器臂正有序地从生产线上卸下一块块镁碳砖,随后装满砖的RGV运料车沿轨道运行,将镁碳砖送进干燥窑炉。

“这是投资2亿元建成的镁质耐火制品生产线。”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徐国军介绍,今年公司又投资3000万元开工建设了窑炉提质升级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对现有窑炉的配料系统、控温系统、烧成系统、成品出窑系统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从而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如何实现从“高污染”到“清洁化”的产业重生?除了开采乱象,落后的生产产能也是菱镁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海城众多小型加工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不但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资源利用率极低。这些加工厂使用的传统轻烧反射窑虽然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投资成本少,但是热效率低、煅烧不均匀、产品的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海城市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全面推进轻烧反射窑关闭工作,执法人员对轻烧反射窑炉的生产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重点监管,进一步强化污染源深度治理,实施环境集中整治。

“2023年以来,海城已退出轻烧反射窑炉186座,退出产能达194万吨。”海城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海城将淘汰全部轻烧反射窑炉,落后产能项目关停,先进的置换项目必须同步跟上。为积极推进轻烧反射窑产能置换工作,海城先后组织召开4次全部轻烧反射窑企业参加的产能置换政策解读会,组织企业开展产能置换申报工作,并于3月11日举行了首批10个轻烧反射窑产能置换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在一系列举措之下,海城一批企业改造升级,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全链布局开拓产业新格局

3月17日,海城市大德广消防门业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随着镁质粉料和添加剂的精准注入,一张张镁制板材鱼贯而出,通过轨道车送入养护区,这里温度与湿度受到精准调控,一排排板材整齐码放逐渐固化……

“我们精深加工生产出的镁制地板、镁制外墙保温材料等,出口欧美多个国家,附加值比生产初级镁制品提高一倍多。”海城市大德广消防门业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洪伟介绍,公司的“高性能菱镁建材制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获批2024年省重点研发项目,现在公司瞄准高端应用,正在开发防核辐射、防弹的建材产品。

在海城远东菱镁建材有限公司的项目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大型作业机械来往穿梭。目前,企业年产9000万平方米高端镁建材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3座厂房的主体施工,部分设备开始安装调试,预计今年6月份可全面实现投产。

海城远东菱镁建材有限公司菱镁事业部总经理潘振中表示:“国家对绿色材料产业的积极推动,使镁建材的市场潜力和应用价值进一步得到重视,不少中下游企业为保障优质资源供应,提早来洽谈战略合作。今年,我们有信心让远东菱镁实现从传统资源型向绿色创新型企业跨越。”

“一直以来,海城拥有‘世界级’的资源,却少有‘世界级’的产品,全市95%的菱镁都用在耗能高、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镁耐火产品上。”鞍山市委常委、海城市委书记陆荐援说,如今,海城市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拓展,做优镁耐火、做大镁建材、做强镁化工、布局镁合金,打造四位一体的产业矩阵。奖优罚劣,在配置菱镁矿资源时向具备深加工能力的企业集团倾斜,吸引一批采矿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

为了布局高端赛道,海城市制定了菱镁绿色升级示范区专项规划。明确了“一区四园,一脉多廊”的空间布局,全市一盘棋,五镇错位发展。其中,“一区”是牌楼菱镁产业综合集聚区,“四园”为八里高端镁耐火产业园、英落镁合金及其深加工产业园、马风绿色镁质新材料产业园、析木镁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了分工明确、功能复合的菱镁产业绿色升级试验区新格局。

海城市菱镁产业的蝶变之路,堪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实践表明,资源型产业转型绝非“弃之荒野”,而是要通过系统性重构实现“破”与“立”的平衡,不断通过资源整合腾出空间、环保倒逼激发动力、创新驱动打开新局。

海城这座“世界镁都”正以绿色为底、科技为翼,谱写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记者 王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