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火、人气足、消费旺……最近的甘肃省临洮县,文旅产业正迎来“高光时刻”。从马家窑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到《再现貂蝉》的实景剧演绎,从踏春赏花的“春日经济”到农文旅融合的田园诗意,这座陇中古城、“兰州后花园”以文化为底色,创新消费场景、融合文旅资源、优化消费模式,绘就了一幅“诗与远方”的振兴画卷。
景区出圈,文旅消费强势回暖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临洮县各景区游人如织,成为周边游客短途旅行的热门目的地。游客们在洮河如意湾景区感受“路衍经济+交旅融合”带来的新体验,或是走进熙州·明园景区感受江南水乡的古色古香,又或是在南屏山生态旅游景区来一次“与自然相拥”的露营。“临洮环境优美、景色迷人,零食小吃味道也好,相关服务也挺到位。”游客吴占军说,不同的消费场景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也提升了他和家人的体验感。
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临洮县总计接待游客31.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3亿元,同比增长超24%,文旅产业以“春”为引,拉动消费,助力经济回暖,推动文旅从“季节热”迈向“全年火”。
文化IP赋能,沉浸式体验成新宠
临洮素有“貂蝉故里”的美誉。近年来,临洮围绕“貂蝉故里”的文化IP,通过实景演出、数字技术等创新形式对貂蝉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再现。今年,全新打造出《再现貂蝉》3.0版,让演出剧目更精彩,游客在光影交织中感受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带动熙州·明园景区消费激增。
与此同时,临洮借助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和甘肃临洮寺洼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热点,让“流量”变“留量”,开展陶艺体验研学游,让文化“活”起来、游客“留下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指尖上的文化传承”。
以“花”为媒,春日田园变“诗意图景”
五月的临洮,是花的海洋。位于洮阳镇车刘家村的曹家坪原野牡丹园占地1600多亩,园内有上百年的古树4000多棵,品种500多种,是全国紫斑牡丹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园区。随着气温回升,曹家坪初开的牡丹正在悄悄酝酿一场盛大的花期。
“今年我们曹家坪原野牡丹园最大的亮点就是引进了各种不同的国外品种,比如从美国引进的牡丹黑豹,从日本引进的皇冠,新的牡丹品种的加入,也让牡丹园今年的花期达到一个月。”牡丹园负责人曹佰平介绍到。
近年来,临洮县以“花”为媒,相继打造龙门梨花、红旗杏花、太石桃花为特色的赏花游园、美食体验等活动,持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不仅让游客感受春日的美好,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李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