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作为全国闻名的“鸭都”,每年消费1.4亿只鸭子,鸭产业已成为南京市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然而,在寸土寸金且环保意识强烈的南京,鸭产业链中的养殖环节一直是短板。自2024年6月,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鸭绿色低碳养殖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实施以来,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
在首席专家应诗家研究员的带领下,项目团队围绕发酵床养殖、节水型饮水器和发酵饲料三项绿色低碳养殖技术展开集成示范,并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带动了环保养鸭,还为南京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鸭发酵床网上养殖模式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绿色低碳健康环保养殖技术。鸭子在网床上自由活动,粪便直接落在网床下的发酵床上。在专用翻耙机的作用下,粪便与发酵床垫料充分混合,进行原位有氧发酵处理。经过3—5年,这些发酵后的粪便会转化为优质粪肥,可直接清运还田。这种模式实现了粪便的“零排放”,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省了处理粪便所需的设备和土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鸭发酵床网上养殖模式由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和徐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项目以及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资助研发,还入选了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大典型案例。
在饮水设备方面,传统的水禽乳头饮水器和直饮式水槽饮水器存在诸多弊端。由于水禽喙部结构特殊,使用乳头饮水器时容易漏水,而直饮式水槽饮水器不仅容易滋生有害菌危害水禽健康,还需要频繁清洗消毒,人工劳动强度大且难以彻底清洁。为解决这些问题,项目团队推广使用节水型饮水器。这款饮水器通过独特的咬合方式,让干净的水源直接流入水禽口腔,大大提高了饮水效率。这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减少了因漏水导致的粪便含水量增加,降低了粪污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微生物发酵饲料作为新型生态健康型饲料,也在此次项目中得到重点推广。通过对饲料原料中的粗纤维、木质素等进行酶解,将难以被动物吸收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低分子碳水化合物,有效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同时,发酵过程还能降解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保护水禽肠道健康。多种微生物活菌能够将有机氮、无机氮转化为菌体蛋白质,提高饲料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粪便含水量,进一步减轻了粪便处理的压力。
“鸭绿色低碳养殖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从养鸭基础建设、健康养殖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出发,通过推广绿色低碳养殖重大技术集成,推动了南京市鸭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这些新技术在核心示范基地的成功应用和逐步辐射推广,南京鸭产业正朝着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为南京“鸭都”的美誉增添新的光彩,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