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产筑池 大产业养鱼 为老区实现共同富裕打开新路径 || 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看山西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十四五”以来,山西省左权县以“链式思维”重塑农业版图,从传统“输血式”帮扶转向构建全产业链“造血”体系,从单纯发放补贴的“授人以鱼”向贯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的“筑池养鱼”模式转变,激活沉睡资源,释放发展潜力。一场以产业赋能为抓手的乡村振兴实践,正逐步为老区实现共同富裕打开新路径。

聚焦产业兴旺这一振兴关键,左权县依托核桃、连翘与“左权羊”等本地特色资源,着力构建以“链长制”为牵引、“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体系。核桃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全面推行托管服务,托管面积累计达14万亩,做到“能托尽托、能管尽管”,年产量攀升至1.8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在此基础上,当地建成绵核桃种质资源圃与采穗基地核心区120亩,完成香玲、清香等优质品系改良5040亩,夯实高接换优基础。左权县还积极探索林下经济,与中咨资本有限公司合作,在核桃林下套种3万亩高附加值中药材,拓宽林地综合效益,带动林农双向增收。

品种优质的核桃(晋晓 摄)

连翘产业持续扩容提质,遵循“产、加、销”联动思路,不断完善链条协同能力。新增人工抚育面积1万亩,种植总规模扩大至9万亩,管理体系日益规范,“掠青采摘”等不规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原料质量稳步提升。产地仓储配套建立完善,年销售额达510万元,产品成功入选全国中药材采购联盟。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康益恒泰有限公司对接全国16个省市,订单近千吨,带动销售收入达到2100万元。“左权连翘”获评“中国生态连翘之都”道地原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为左权中药材注入新势能,“金字招牌”更加响亮。

“左权羊”在精细化管理体系下加速成长,养殖体系贯穿育种、育肥、加工、销售各环节,结构日趋完整。当地新建3个育肥基地,新增存栏1万只,羊只总量提升至33万只。龙头企业万诚肉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产品线不断拓展,市场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产业聚合效应逐步释放,推动左权畜牧业向组织有序、规模扩大、运转高效的现代化模式迈进。

真空包装的左权黑山羊(王子成 摄)

为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左权县着力推进三项重点工程,持续增强竞争优势。智慧渔业项目与深圳精渔科技公司合作,总投资5.5亿元,结合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打造北方冷水鱼养殖示范区,建成后年产大西洋鲑预计可达3000吨,实现年产值1.96亿元。核桃加工能力同步提升,引入山西金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配套激光分选机、色选机等先进设备,建设6条高效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6000吨,其中4000吨已签订出口中东、欧洲订单,预计年营收突破1.5亿元。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也不断释放新动能,太原南站“1941直营店”全新升级为“左权会客厅”,集非遗展示与餐饮体验于一体,成为推介地方文化的重要窗口;设立太原机场直营专柜,推出“贡天下+非遗文创”模式,融入小花戏、剪纸、虎帽等地域文化元素,带动文创产品销售42万元。

直营店内品种繁多(石彩霞 摄)

产业空间不断拓宽的同时,左权县加快构建立体化品牌营销体系,推动产品价值向品牌价值跃升。线上借助淘宝、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127场直播带货,实现“左权羊、左权核桃、左权杂粮、左权酒、左权调味品”五大系列品牌产品销售733万元。线下参与各类展销会,成功进入北京、香港等重点市场,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左权县域内企业协同发力,光合绿化、拐儿福来稻等本土品牌携手打造“左权核桃油”等地标性农品,通过联合出品与品牌授权,推动农业、文创、旅游跨界融合,“红色左权”系列文创产品与特色农品同频推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良性互动。

借助特色资源优势、现代技术赋能与完善的市场机制,左权县正在将“小特产”打造为“大产业”,逐步构建起链条完整、效益提升、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这一探索不仅推动了左权县域经济提质增效,也为山西省打造农业强县、推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左权样板”。(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