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循环”协同发力 激活产业绿色动能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党建引领、筑巢引凤、人才提质、平台赋能“四轮驱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4年,稷山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1%,转型项目投资完成149867万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94.2 %。东方资源、永东化工等一批行业龙头、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稳步成长。

园区厚植发展根基,工业基础扎实。作为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山西省级化工园区、工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稷山经开区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在新发展阶段主动寻求破局之道,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为传统产业注入更新活力。西社园区依托合金材料、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构建起园区整体产业“大循环”、企业内部“小循环”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以产业链重构为突破口,稷山经开区组建产业链党组织体系,统筹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资源配置。目前,13个非公党组织覆盖园区五大产业链条50余家企业,串联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发展共同体。围绕企业服务,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孵化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建立“三个一”机制,组织40余名党员干部走访企业50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230余件,构建了亲清政商关系。

在组织赋能的基础上,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也取得成效。依托“一区两园”产业布局,稷山经开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已建成近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工程,支撑产业集聚发展。今年前四个月,园区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7905万元,同比增长18.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837万元,同比增长313.07%。立足碳基新材料优势资源,推行“政府+企业+园区”招商模式,引入一批高潜力项目。5月,成功推动山西梅山湖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改制重组,标志着园区实现引进国有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为园区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6条炭黑生产线高效运转,5G运营系统实现全流程可视化,展示出传统产业的“智造”潜能。稷山经开区深化“区校合作”,与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累计引进高端人才14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余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设立技术攻坚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园区已培育山西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两化融合企业2家、山西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家,科技创新为产业集聚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数字赋能助力治理提效。稷山经开区建成总投资2796万元的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整合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环保监测等关键数据,实现园区数字化、智能化统一管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已多次成功应对突发事件,做到了“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极大提升了安全运营与管理效率。2024年5月25日,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荣获“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赛道“数字城市百景奖”,为山西省智慧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样本。

未来,稷山开发区将锚定产业转型升级主线,着眼“科技赋能+资源优化”双轮驱动,持续释放平台潜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迈进,奋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席兆平 通讯员 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