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 我有所“为”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抓效能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效能。”5月9日,全国专家学者、省直机关干部与基层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追溯福建机关效能建设25载峥嵘岁月。这场对话,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宣言。

而时光回溯世纪之交,机关效能改革的星火早已在漳州长泰点燃——1998年5月,当地首开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先河,架起群众诉求直通政府的连心桥。如今,历经二十余载淬炼,长泰正从“百姓投诉有门”迈向“政府服务上门”,生动书写着“民呼我为”的时代新篇。

一部电话,叩开勤政之门

1998年,改革开放浪潮席卷东南沿海,长泰却困于机关“中梗阻”:外商项目卡壳数月、群众盖章跑断腿。时任县委书记黄耀光在调研中痛感:“作风不改,谈何发展?”1998年5月8日,长泰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勤政建设和提高办事效率的暂行规定》,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勤政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长泰县“615”勤政申诉中心工作规则》,设立8329615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5月18日,长泰县党政机关勤政建设动员大会举办,时任县委书记黄耀光为“615”勤政申诉中心授牌,长泰县勤政建设工程正式启动;6月15日,长泰县“615勤政申诉中心”正式挂牌,组建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直接负责的勤政建设领导小组,同时赋予中心五大权力:调查权、协调权、建议权、督查权、处理权,直接向县委、县政府负责。“效能革命”就此起笔。

“‘615勤政申诉中心’借鉴香港申诉专员公署的经验,把信访、监察等内部监督和群众外部监督有机结合,专门受理群众对党政机关效率低下、推诿扯皮问题的投诉。”时任长泰县纪委书记的杨溪峰回忆道,这一举措,目的是让群众投诉有门、干部问责有据。

此外,县直重点经济管理部门和各乡镇(场)的分中心也逐步铺开,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投诉受理网络,实现“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

1999年4月20日,漳州市机关效能建设现场会在长泰举办,“长泰经验”向全市推广。也是此次会上,“效能监察”首次转变为“效能建设”。2000年3月23日,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式发文在全省推广漳州经验。

“效能建设的核心是权力运行规范化。”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教授分析道,长泰将廉政监督与勤政效能结合,直指长期以来“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顽疾,迈出了具有探索性的关键步伐,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号通达,织就民意高速路

2013年,长泰落实上级部署,接入“12345”热线平台系统,实现群众诉求“一号响应”,便民渠道更加畅通。

接诉受理、转办、督办、回访的“齿轮式咬合”,让群众诉求从“接得住”到“办得好”形成闭环。

办得好,如何衡量?2013年11月,《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条例》正式通过,长泰按照条例要求,完善为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促效能。

过去,一些干部年初考核没计划,年底考核一笔划,干部干多干少都一个样,难免出现搭便车、躺平现象。

剑指“躺平式”干部,长泰以绩效考评为抓手,坚持业务与作风“两手抓”,建立健全“指标考核+工作评议+正向激励+察访核验”的考核模式,根据考核结果差异化足额发放兑现,将考评结果与奖惩、提拔任用等干部切身利益挂钩,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式绩效管理体系。

有了绩效考核当标尺,干好干坏不一样。干部们逐渐意识到,勤政建设是刚性指标,而非弹性指标。长泰注重发挥效能督察“利剑”作用,采取“专业督查+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销号清单”闭环管理,对不作为、慢作为现象精准“亮剑”,有效传导了压力,树立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让机关干部绷紧作风之弦,大兴务实高效之风。

20多年来,受访各类群体对各级机关干部作风状况满意率逐年稳步上升。调查数据显示,近5年来,受访者对长泰各级机关干部作风状况的满意率达95%以上。

一项机制,打造“不找人好办事”新生态

“这样的环境让我们敢追加投资!”“服务很实,速度很快!”“无事不扰、有事立办,长泰的服务真的太贴心!”……政府高效的办事效率,是各大企业发展的底气之一。

随着机关效能建设向纵深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在长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3年8月,一项创新制度——营商环境“118机制”正式亮相。围绕“不找人好办事”目标,配套8条措施,在区政府官网开设专题专栏,“营商办”“跑腿办”“亲清护航中心”等“两办一中心”协同发力,实现“办事有图谱、服务有温度、交往有规范、反映有通道”全方位服务。

日前,宏阳鑫精密科技副总经理邬书理带着4面锦旗感谢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联合验收+”模式,其密封圈项目验收从承诺26天压缩至1天,投产提前45天,“效能”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这样的速度,20多年前没人敢想。不少企业意识到:长泰的效能革命已从“解决问题”升级为“预见问题”。

“从‘坐等审批’到‘上门解题’,服务理念已发生质变。”长泰区行政服务中心“跑腿办”负责人董晓芳表示,线上开通专栏,线下设立专窗,整合帮代办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资源,组建3支专业队伍,构成全天候响应网络。

而这种主动服务正在催生“以商引商”的磁场效应。2024年数据显示,长泰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连续3年新增新上企业家数保持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329家,2024年工业投资完成46.10亿元,技改投资完成33.58亿元,占比72.8%。这里集聚了10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深化改革,机关效能建设是激发活力、优化环境的关键抓手,更是永无止境的实践课题。如今的长泰,每一步探索都紧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生动诠释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时代内涵。新征程上,长泰必将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持续擦亮效能“金名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坚实力量,蹄疾步稳,笃行不怠。(记者 黄长秋 通讯员 林少虹 郑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