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激活煎饼里的振兴力量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我们做煎饼用的面粉,是用俺们村的麦子磨的,这可不是普通的小麦,是‘圣府粮仓’专门育种。优质小麦加工出来的煎饼才会更好吃,口感更筋道,还有一股浓浓的麦香味。”山东省曲阜市孟李村村民孔庆芳一边操作机器,一边介绍着镇里新农人们共同的致富品牌——“圣府粮仓”。

在曲阜市王庄镇千禾食品有限公司的煎饼生产车间,一张张麦香扑鼻的煎饼在全自动多功能煎饼机的加工下,通过整理、分拣、摊叠等环节送到人们的餐桌上。而在104国道旁的褚魏村小院里,鏊子腾起袅袅白雾,巧手翻飞间,馅料与面饼完美交融。

从田间麦穗到酥脆煎饼,两位“乡村振兴合伙人”——孔勇与黄伟,正用匠心将传统美食酿成致富密码。

在孔勇的带领下,千禾食品年产煎饼120万斤,产值750万元,60余位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

而城北土特产中心的黄伟,则是另一位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航员”。35年摸爬滚打,他将小作坊升级为产供销一体的工厂,独创“公司+庭院”模式,让百余名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创收。褚魏村的农家院里,每年产出10万斤煎饼,带来40万元收入。直播间里,销售人员潘数霞正热情推介着香辣花生煎饼,让王庄煎饼飞向全国各地。在抖音、淘宝等线上平台的销售量每天多达500单,销售额在6000元左右。

“王庄镇通过大力推行‘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将乡村人才工作与后备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相结合,成功招引了一批像孔勇、黄伟这样能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的合伙人,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短缺的问题,进一步释放了产业活力,最终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共富,人人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王庄镇党委副书记毛长波表示。

“煎饼不仅是食物,更是文化符号。”黄伟道出初心。如今,王庄镇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正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上“致富快车”。孔勇谋划着新品研发,黄伟深耕文化赋能,他们如同破土的春笋,带动着产业的根系向更深处生长。在“能人带村,产业富民”的实践中,王庄镇的“振兴之树”正抽枝展叶,让共同富裕的甜香,飘得更远、更久。(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张雪艳 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