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石缝间的“玫瑰密码”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从鲜花种植“新手”到面面俱到的“花匠”,今年52岁的彭建荣靠种植玫瑰花,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梦”。

六月,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羊街乡期不底村的玫瑰种植基地,阵阵花香扑面而来。彭建荣一边打理玫瑰花枝叶,一边打开了话匣子:“我现在种植6个品种的玫瑰花,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每亩有1万元左右纯收入。”

彭建荣在修剪花枝(程磊 摄)

期不底村位于羊街乡边远山区地带,所在区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由于石灰岩广布,降水后大量地表水迅速下渗转为地下水,导致地表蓄水能力差,农作物灌溉成为难题。此前,村里田间地头没有像样的机耕路,通往外界的仅有蜿蜒曲折的土路,宽度不足两米,村民们运送农资、农产品颇为不便。

2005年以来,开远市烟草专卖局在上级支持下,陆续在羊街乡投入1000余万元,修建750余口地边小水窖,铺设1400多米管网,挖掘1850多米沟渠,建设3条机耕路。同时,还出资900余万元援建可蓄水5.8万立方米的小坝塘和可蓄水26.67万立方米的红地水库,惠及农田超千亩。

修建好的机耕路(程磊 摄)

“我的玫瑰花现在能有这样的收益,离不开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彭建荣边查看玫瑰花边说。早年,他看到村里有人种植玫瑰花赚了钱,很是心动,便萌发了种植玫瑰花的念头。2002年,他以自家4亩地作为试点,投资5万余元种下了玫瑰花。

种植之初,由于缺乏花卉种植经验及对玫瑰花市场的不了解,第一批玫瑰花以失败告终,亏了不少钱。

试点失败,但彭建荣却没有放弃,为了学技术,他到农业部门找专家,虚心请教技术,还多次外出参加培训,认真记录每一项技术要点,回来后就逐一实践;为了了解行情摸市场,他经常往返于各个花卉交易市场,通过近三年的时间,彭建荣掌握了玫瑰花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技巧,玫瑰园也逐渐开始带来收益。 

烟草部门援建的红地水库(程磊 摄)

现在彭建荣的玫瑰园已变成了玫瑰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从4亩扩大到了20亩,一年能收5茬花,一年下来收入有30万元左右。

在彭建荣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期不底村玫瑰花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看着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彭建荣打心底里高兴。彭建荣种植玫瑰花带动周边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一些周边村民到他的花地打工。 

工人正在包装玫瑰花(程磊 摄)

近几年,村里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彭建荣计划再扩大种植面积,并进一步改良品种,提高玫瑰花品质,他还准备借助电商平台,将期不底村的玫瑰花卖到全国各地,对于未来,彭建荣信心十足。(记者 郑义 通讯员 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