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的乡村振兴画卷中,有七颗闪耀的党员之星被群众亲切称为“七仙女”。新街村村干部、妇联主席陈丽梅,便是其中以爱为光、以责为炬的“暖心梅”。从福建远嫁荆楚的她,将他乡作故乡,用孝善之心温暖家庭,以实干之姿服务乡邻,在基层一线书写着党员的担当篇章。
孝老敬亲作典范:跨越山海的温情坚守
2011年,陈丽梅从福建嫁到阳新县王英镇新街村,面对丈夫家三兄弟的复杂家庭结构,她以“长嫂如母”的胸怀扛起责任:将外出打工大哥的两个儿子视如己出,与公婆同住一屋悉心照料,对无业的老三也始终包容接纳。十余年里,她每月雷打不动给公婆生活费,从饮食起居到病痛关怀事无巨细,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成为村民口中的“村里好媳妇”。在她的操持下,这个多口之家和睦温馨,成为新街村孝老爱亲的标杆。“嫁过来,就是一家人,照顾他们是本分。”朴实的话语里,是她对“家”的深沉理解。
勤学实干践初心:从“外来媳妇”到“群众贴心人”
2019年投身村工作后,分管党建和妇联的陈丽梅以“分工不分家”的担当融入基层。村民诉求她件件上心,同事工作她主动帮衬,“热心肠”的形象深入人心。中专学历的她深知能力短板,便逐字逐句研读政策文件,报名成人教育考取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2023年拿下社工证后又踏上专升本之路。“只有自己懂政策、有本领,才能帮村民解决真问题。”她的书桌堆满学习资料,手机里存满政策笔记,连新来的村干部都感慨:“有难题问丽梅姐,她总能讲得明明白白。”
童心守护显担当:为留守孩童点亮希望之光
“看着孩子们盼父母的眼神,我这当党员的坐不住。”2021年,陈丽梅牵头创办“希望家园”,组织返乡大学生担任老师,寒暑假共为10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作业辅导+兴趣课堂”,开展手工绘画、包饺子等活动。孩子们的笑脸是她最大的慰藉。2022年,“希望家园”获评“黄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作为“护蕾女童”行动的“护蕾妈妈”,她的走访本上记满了困境儿童的档案:“护蕾女童”宋同学父亲病逝、母亲离家,与爷爷相依为命。去年冬天,陈丽梅走访时发现孩子在冷水池里搓洗厚重冬衣,得知洗衣机损坏后,她先自己趴在机器旁研究线路,修不好就立即联系镇上师傅,垫付维修费让机器当晚就“转”了起来。“这些孩子缺的不仅是物资,更是陪伴。”她每月都会带零食去看望宋同学,为单亲女童筹集物资、定期心理疏导,用春风化雨的关怀让“花蕾”重新绽放自信。
从闽地茶香到荆楚稻浪,陈丽梅用十五年光阴在新街村扎下深根。她是公婆眼中孝顺的“闽媳妇”,是同事口中全能的“丽梅姐”,是孩子们心里温暖的“陈妈妈”。这株扎根乡土的“暖心梅”,以孝善为根、以实干为枝、以大爱为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悄然绽放,正如她常说的:“党员不是称号,是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在王英镇“七仙女”的星群里,她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基层党员的初心:让每一份付出都化作照亮乡土的星光,让每一次坚守都成为群众可依的港湾。(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卫贝 蔡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