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种地”绘就好丰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农业生产。通过物联网设备、AI监测系统及智慧管理平台,当地农业企业实现从传统种植向科技化转型,并依托标准化生产链成功拓展海外市场。

漳州市蔬博果蔬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通过田间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水源监测、虫情分析等数据,同步传输至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平台可动态分析作物生长状态,为农户提供精准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预警建议。

“通过这个数字平台,技术人员不用去基地,就可以远程分析土壤养分气象数据,保证农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田间物联网设备实时抓捕作物生长细节。这批水稻有望达到8万公斤左右,较传统的种植提升了20%以上。”蔬博果蔬负责人王继顺表示。

在蔬博果蔬的智能育苗大棚,AI虫情监测仪是基地核心技术装备,能够精准识别多种病虫害,并实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通过捕捉田间飞蛾种类与数量,可预判5至10天后可能爆发的虫害类型,实现精准灭杀虫卵。系统于年初开发投用后,基地的病虫害防控效率显著提升。

“以前我们进行病虫害防控,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经验判断,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漏查、误判的情况。”技术人员翁镇斌介绍,AI虫情仪抓到了飞蛾以后,数据库自动对比虫卵孵化周期,提前灭杀虫卵,避免成虫的危害。通过对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所有的数据均是大屏实时可视化,能够减少30%的农药使用。

“这些数据对于我们优化种植结构、调整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王继顺表示。

距蔬博基地20多公里的龙海闽隆农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智慧大棚与自动化产线形成完整产业链。54亩智能大棚采用温控遮阳网、自动水肥系统及物理防虫技术;加工线上,新采收的水果玉米经分选、清洗包装后,直供海内外市场。企业产品已覆盖国内北上广深等城市,并出口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智慧大棚的好处是可以整年经营我们公司的农产品。我们不仅是在国内销售,现在还走出国门。这2年做得越来越大,以后就是走上有机方向,生产比较安全健康的无公害产品。”龙海闽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蓝启忠表示。(记者 黄长秋 通讯员 苏祝巧 方勇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