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肃省榆中县城往南四公里处,小康营乡浪街村静卧于黄土高原的褶皱里。这座拥有近两千口人的村落,正用坚实的脚步,在陇原大地上书写着一曲激越的振兴乐章。
昔日的寻常村落,如今已是甘肃省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集体经济更在2024年突破110万元。数字背后,是浪街人用汗水浇灌的希望田野,更是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振兴发展路
浪街村的蜕变,始于党建的组织赋能。56名党员,便是56颗深植沃土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率先萌发。2021年,浪街村党支部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这份荣誉,恰是村庄前行的精神坐标。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村党支部创新探索“党建+乡村旅游”模式,将组织优势精准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推动徐家峡大景区建设的关键时刻,一个功能性党支部应运而生,如同强力引擎,聚合资源,打通壁垒,为农文旅融合注入澎湃新动力。
“党员带头干,群众心里才有底。” 浪街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忠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浪街村党支部的核心力量。从村庄规划的蓝图绘制,到“三坊”项目落地的日夜兼程,再到东西部协作资金的精准整合,鲜红党旗始终引领方向,凝聚着全村人奋进的力量。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将浪街村的规划作为优秀案例全省推广,这份肯定,正是对党建引领下科学擘画的最佳注解。
产业拓宽乡村致富门
产业兴,则乡村活。浪街村深谙此理,依托丰沃的生态本底,精心培育多元产业之花。
“老家·浪街”景区是浪街村递向外面的第一张亮丽名片。2021年成功跻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绝非偶然。景区内,精心打造的20余亩休闲农业采摘园四季飘香:春摘草莓红玛瑙,夏采无花果蜜甜,秋收火龙果映日,冬藏圣女果玲珑。更有那萌态可掬的多肉植物园,吸引无数游客驻足流连。线上线下的文旅数字营销新模式,让浪街的“美丽经济”突破地域边界,香飘万里。
浪街村的目光不止于旅游。他们深知土地是根,农业是本。国家级合作社“榆中在荣瓜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此扎根,精心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让田野的馈赠身价倍增。2024年,一个更宏大的产业蓝图落地生金:整合470万元东西协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三坊”(榨油坊、磨面坊、粉条加工坊)项目机声隆隆,东西部协作休闲农业产业园区雏形初现。老油坊飘出的浓香,新磨坊流淌的面粉,晶莹透亮的粉条,不仅激活了沉睡的农产价值,更成为村集体与村民共享的“聚宝盆”,真正实现了“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骨干增收项目”。
乡风绘就田园和睦图
振兴之路,物质丰盈是基础,乡风文明是灵魂。浪街村深植“龛谷风韵”,以省级和美乡村创建为契机,精心雕琢内外兼修的美丽新家园。
环境之美,是看得见的幸福。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的浪街,村容整洁如画,庭院雅致生辉。黄河驿康养民宿悄然伫立,推开古朴的木窗,南山悠然在望。这里不仅是游客休憩的驿站,更是浪街人诗意栖居的写照——自然生态与人文关怀在此和谐交融。
生活之美,在于其乐融融的烟火气。每逢节庆,浪街便成了欢乐的海洋。2024年春节前夕,“冬之韵·美丽榆中欢乐行暨逛浪街·赶大集·年货购物节”活动如火如荼。琳琅满目的年货、摩肩接踵的人潮、孩子们清脆的笑声、老人们满足的面容……传统大集焕发新生机,它不仅是物质的交易场,更是乡情的凝聚地,奏响了浪街人红火生活的幸福交响。
治理有效,方能长治久安。浪街村积极探索乡村善治之路,将淳朴民风与现代治理智慧相结合。村庄规划作为优秀案例被全省推广,其内核正是对村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共识。这份和谐,为产业的勃兴与乡风的醇美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展望前路,浪街人脚步铿锵。他们将继续在这片充满生机的黄土地上深耕不辍,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描绘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为新时代的陇原乡村,写下属于自己的振兴篇章!(记者 吴舒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