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深入开展县域毒品治理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6月是全民禁毒宣传月,在第38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西省禁毒委副主任、省公安厅副厅长曾涛;西省禁毒委副主任、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东;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玉军;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董开宇;山西省禁毒办常务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邵平安联合通报山西目前禁毒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回答与会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席泽伟  摄)

2024年以来,山西全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371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1859名,缴获各类毒品672.3千克,抓获境外逃犯6名,查处吸毒人员6105人次,其中责令强制隔离戒毒1379人、社区戒毒1083人、社区康复1157人。

山西以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为牵引,深入开展县域毒品治理,长治市被列入国家禁毒办拟命名的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名单,形成全省示范引领。山西是全国第一家推动以省政府规章形式颁布《山西省非列管可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最大限度的防止了非列管可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从源头上遏制制毒案件的发生。

曾涛说,总的来看,当前山西全省毒情形势整体向好,但受国内外环境影响,涉毒活动风险不断加剧、新型毒品快速变化,麻精药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增多,涉毒防控工作难度持续加大,禁毒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面对依然多变的毒情形势,山西全省法院发挥审判职能,积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董开宇介绍,山西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从严惩处。对走私、制造、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和职业毒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以及利用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和侵害青少年涉毒犯罪依法从严从重惩处。注重加强经济制裁,加大财产刑适用及涉毒资产追缴力度,通过“打财断血”彻底摧毁毒品犯罪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山西注重协同配合,凝聚工作合力。会同公安、检察机关规范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提高案件的办理质量;通过向有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堵塞治理短板和漏洞,推进毒品问题的源头治理。山西加强教育引导,筑牢禁毒防线。全省法院积极延伸司法职能,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通过发布典型案例、集中宣判、“六进”宣传等方式,向社会宣示毒品的危害性以及人民法院严惩毒品犯罪的决心。

让禁毒知识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头上增强学生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持续打造“无毒”校园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王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山西每年都把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系统年度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禁毒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贯彻《山西省禁毒条例》《山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指导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开展毒品预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进校园纳入省级层面中小学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将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纳入省域内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保证了禁毒教育有效落实。联合制定出台了《山西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实施细则》,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指导法治副校长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在国际禁毒日、开学季、毕业季、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山西针对涉毒犯罪多为外省流入的实际,正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加大线索发现力度,同时加强与毒品来源地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真正形成打击合力,彻底铲除跨区域贩毒网络,有效净化社会环境。针对山西多发高发的毒品种类,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打击对策,组织开展“区域会战”“集群打零”等行动,清剿盘踞本地、为害一方的犯罪团伙,查处涉毒犯罪分子,形成有效震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针对当前通过寄递物流等非接触方式实施涉毒犯罪多发的实际,加大对寄递物流领域运输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查缉力度,切断寄递物流贩毒通道,坚决遏制此类不法行为蔓延势头。 

邵平安希望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禁毒人民战争中来,广辟线索来源,深挖隐性吸毒人员,及时发现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等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打击,着力减少毒品社会危害,对积极提供违法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破获案件的,将按照《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给予重奖。(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