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亩荷花竞相绽放,铺就出一幅“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的醉人画卷。从“水患”到“水利”,从“生态包袱”到“致富源泉”,湖北省宜城市魏岗村的蜕变是宜城市通过小微水体综合治理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宜城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小微水体综合治理为突破,坚持生态发展、绿色赋能,将小微水体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用实践证明:小微水体大治理,也能撬动大产业、滋养大民生。
魏岗村位于宜城市郑集镇,东依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西临207国道,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百里长渠环绕。村内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有低洼地、涝田1200多亩,成为发展“顽疾”。每逢雨季,积水倒灌淹没,植物腐烂气味难闻;积水滋生大量蚊虫,威胁村民健康;道路泥泞不堪,造成村民出行困难。以往,这些低洼地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庄稼,土地产出效益十分低下,推动村民增收困难。
盘活小微水体,化水患为水利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进乡村经济振兴,魏岗村两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决定以小微水体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经大量走访调研,发现莲藕市场需求广阔,既能适应低洼地环境,提升土地经济效益,又能在莲花盛开时带动农业观光旅游。村两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集中流转土地350亩,对村内零散分布的沟渠、坑塘等小微水体进行综合整治。通过疏通淤塞沟渠、清淤扩挖坑塘,将原本零散的小微水体合并成片,构建起“藕田—沟渠—池塘”生态循环系统,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深挖水体价值,构建多元业态
依托综合治理后的小微水体,魏岗村构建起多元特色产业,打造集莲藕种植、荷花观赏、生态养殖于一体的莲藕产业园。莲藕种植基地以高产优质、口感独特的水果藕为主打品种,亩产达三四千斤,深受市场欢迎;荷花观赏基地内,汇集了复隆红莲、国庆红、太空飞天等屡获全国荷花展殊荣的珍品荷花,科罗拉多、香水莲、双色睡莲、王莲等绚丽莲花点缀其间。
从6月到9月,多种荷花竞相开放,盛开的荷花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群前来游玩、打卡,日均接待游客超1500余人次。此外,魏岗村与长江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中心合作,在小微水体中开展生态藕鳖荷共养模式,利用甲鱼排泄物滋养莲藕,莲叶为甲鱼遮阳,形成“一水两用、一塘双收”的生态循环模式。
创新经营模式,共享发展成果
魏岗村采用“村党支部+莲藕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充分挖掘小微水体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产业园不仅为村民提供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还成为周边青少年感受自然之美、体验劳动之乐的社会实践课堂。同时,荷花经济还带动了郑集镇农家乐、餐饮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产值”,以旅游“流量”刺激消费“增量”,让村民共享小微水体治理带来的生态红利。
焕新水乡风貌,打造和美乡村
小微水体综合治理不仅带来了产业兴旺,还重塑了乡村风貌。魏岗村有效利用和美乡村建设资金,对马路沿线进行道路景观提升改造,优化绿植配置、增加绿色空间;对九支渠道路进行硬化,沿途安装路灯;对七、八、九组堰塘进行整治,并在临堰塘道路增设景观护栏,修建生态停车场;硬化莲藕基地田间道路1320米,清淤沟渠2500米,硬化田间沟800米。举目望去,曾经荒凉的沟渠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景观栈道,荒芜的坑塘化作了荷花摇曳的生态池塘,沿水而建的观光步道、观景台与荷塘美景相映成趣,傍晚时分,村民在水边散步纳凉,孩童在荷塘边嬉戏玩耍,游客在民宿中品尝新鲜藕菜,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庄上空。
宜城市通过探索“以水兴村、以水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小微水体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曾经饱受水患困扰的村庄如今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和美乡村样板,重新诠释了“小微水体大治理”带来的巨大蝶变。(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童心瑶 陈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