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兜牢青海西宁教育安全底线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积极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导,在开局起步阶段重点全方位打牢教育“强市”基础,全市教育系统坚持高起点布局谋划、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促进教育公平、守护学生健康、织密安全防线,将群众诉求和社会关切转化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了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水平。

推进优质均衡,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西宁市教育局在总结城乡集团化办学改革、借鉴国内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2023年起试点推进区域内集团化办学改革,采取“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模式,先后组建了西宁市第七中学、西宁市二中学等25个具有示范效应,涵盖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学段的区域内教育集团,覆盖全市中小学生超12.2万人。

  今年还将启动虎台中学优质教育集团等4个区域内教育集团,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回应群众“上好学”期盼。同时,全市教育系统全面启动了新优质成长学校建设,首批确定15所覆盖城乡县镇、涵盖各类学段、具有成长潜力的学校为试点校,健全联动协调、教研员联点帮扶提升等机制,出台新优质成长学校评估、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等配套措施,加强人财物等保障和过程性评估,“一校一策”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办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在学前教育方面,西宁市教育局深化学前教育联盟办园改革,组建7个“1+10+1”学前联盟合作发展共同体,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80所,推动学前教育由“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

家校协作育人,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西宁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专项行动方案、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提质行动方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全市教育系统构建以思政教育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届次化举办全市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分年度实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邀请南京等地专家学者开展心理问题及家庭教育讲座,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质效。我们建立了常态化“大家访”工作机制,开展“暖心家访”,实现13类重点人群每年入户家访全覆盖。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西宁市教育局建成了“西宁家长成长学院”,分学段为家长设置课程,编列每月一主题“家长成长学院”活动清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成才观和育儿观,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此外,全市教育系统还在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了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也上学”的方式,打造家庭教育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共育品牌。我们与多部门协作,挂牌成立省内首家“家庭教育生态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每个县区建成一个区域心理辅导中心,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咨询辅导、宣传普及等校内外心理援助服务,切实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健全防控机制,提升校园安全管理能力

  西宁市教育局制定校园重点人员“一对一”结对关爱帮扶工作方案,建立了校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领导包案化解工作机制,每月调度推进校园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形成市县统筹、各校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起底工作格局。

  全市教育系统成立了由法律顾问、法治副校长、家长、社会人士等组成的西宁市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有效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纠纷双方的合法权益。落实防治校园欺凌十条措施,持续深化对留守、单亲、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少年以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春暖校园关爱行动”,加强对心理异常、性格孤僻学生等13类重点人员的排查梳理和教育帮扶。深化“护校安园”行动,主动加强与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协作,定期召开校园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打造常态化巡查治理和“点单式”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校园周边治理模式,持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全力保障了教育领域和谐稳定。(记者 申维祖 通讯员 哈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