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感恩的味道·汇隆冷链双枢纽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揭牌仪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食品产业园举行。项目的正式落地,标志着我国东西部农业资源协同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新的实践范例。
战略引领,搭建东西部农产品流通桥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指引下,“感恩的味道·汇隆冷链双枢纽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应运而生。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羊肉、牛奶、面粉以及各类瓜果蔬菜品质上乘,然而过去长期面临销售渠道不畅、物流成本高昂等问题,优质农产品难以走出新疆。与此同时,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拥有发达的水产养殖和果蔬产业,其特色农产品同样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集散中心致力于构建“新疆—福建”双向流通的农产品集散生态,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通道,打通疆货出疆、闽货入疆的壁垒,有效解决了两地农产品资源匹配的痛点,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创新模式,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
项目运营方负责人田宇介绍,感恩的味道新疆集散中心聚焦新疆农产品外销难题,积极整合资源,与西域春乳业、天山面粉等30余家新疆知名品牌达成合作,充分发挥品牌集聚效应。在物流运输方面,搭建了新疆到福建的干线物流通道,并与鑫福雪冷链物流、天山行、捷惠通航空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成功将零散发货成本降低了40%,显著提升了新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仓储与销售环节,集散中心建立了完善的三级仓储体系,涵盖常温、冷藏、冷冻仓储,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农产品的保鲜需求,从和田的石榴到阿勒泰的牛肉,都能得到妥善存储。同时,采用“线上程序+线下门店+批发市场”的“三合一”销售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新疆安居尔、花间舞等特色产品以及昌吉的各品牌牛奶,每日发往福建各地的订单量达到2000单,有力推动了新疆农产品的外销。
福建感恩的味道位于夏商台湾水果批发市场的集散中心,发挥着“新疆农产品中转站”的重要作用。在福建厦门当地国企万翔冷链的大力支持下,新疆产品在福建的运营销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进一步拓展了新疆农产品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市场。
设施先进,打造智慧化农产品流通平台
集散中心园区占地15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紧邻东二环快速路,交通十分便利,为农产品的快速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园区内A区建有6栋功能齐全的冷链库,温控范围从-40摄氏度到10摄氏度,能够满足福建宁德黄花鱼、莆田荔枝等各类产品的存储需求;B区的交易场馆和保鲜冷库,则为新疆商户提供了一站式采购全国农产品的平台。
在管理方面,集散中心引入先进的智慧化管理系统,通过WMS系统实现库存精细化管理,利用GPS对冷链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温控误差不超过0.5摄氏度,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品质安全。凭借强大的处理能力,集散中心每天可处理订单5万单,同时推出“拼仓”服务,为小商户降低了一半的物流费用,有效减轻了中小商户的经营成本。
合作共赢,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这个项目让‘一带一路’有了烟火气。”新疆国际侨商商会副会长王鸿案对项目的战略意义给予高度评价。通过集散中心,新疆农产品经福建枢纽进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运输周期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48小时,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市场响应速度。同时,福建的水产、果蔬等特色产品也能够借助新疆的区位优势,更快地销往中亚地区。目前,侨商已对接哈萨克斯坦的果蔬采购商,未来福建荔枝与新疆蟠桃有望在中亚市场“同台亮相”。此外,项目的实施还带动了两地就业,仅新疆集散中心就已吸纳200多名农村劳动力参与分拣、物流等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乌鲁木齐电商协会会长周立新指出,集散中心的“三位一体”交易系统实现了数字赋能农产品流通。以去年昌吉西瓜滞销事件为例,通过线上程序发动福建商超团购,3天内便成功销售50吨。如今,新疆红枣、葡萄干等特色农产品在福建社区团购群中广受欢迎。未来,集散中心还计划开展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让新疆农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全网皆知受青睐”。
集散中心预计年吞吐量达80万吨,将逐步形成“新疆供应+福建集散+全国分销”的农产品流通新格局。项目运营方透露,下一步计划在喀什、阿克苏、福州、泉州等地增设分枢纽,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让更多优质农产品沿着双向通道走向全国市场,实现“疆货出疆、闽货入疆”的良性互动,为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查燕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