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率突破70%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云南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转化率跃升至70.2%!这一亮眼成绩背后,是“口岸直通工厂”的无缝衔接模式提供了关键支撑。近日,满载缅甸绿豆的货车经清水河口岸快速通关,全程“零停留”直达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标准化加工车间投入生产,在显著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也为边境地区产业增值、边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召开、云南省集中推介20个边民互市落地加工项目之际,临沧市耿马县依托清水河口岸交出高分答卷:2025年1至5月,口岸边民互市贸易额超亿元,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率达70.2%,居全省同类口岸前列。目前,备案的17家落地加工企业正推动绿豆、芝麻、花生等互市农产品加速从“通道过客”向“落地增值”转变,加工环节平均增值超30%,有效促进了边境地区产业集聚和边民就业增收。

“原料从缅甸市场到生产线,最快只要12小时!”在临沧鸿俊加工厂,负责人穆娅楠忙着组织绿豆的色选、抛光,“高效通关省去了至少3天周转时间,成本大幅降低。”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边民”的模式,该企业与色树坝社区边民合作社达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吸纳了65名边民就业,年加工产能达9万吨。这一模式有效提升边民组织化程度,让边民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依托“边互通”App,边民线上申报、合作社集中核销,低风险原料抵厂即投产,效率倍增。

通关效率是核心保障。孟定海关口岸监管一科科长寸待荣表示:“我们创新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商品‘直通式通关’模式,叠加‘委托申报’和‘免到场查验’政策,配合智能查验设备,将通关时效压缩80%,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与时间成本。”目前,口岸已培育7户边民合作社,带动近3000名边民嵌入产业链,实现人均年增收超6000元,切实将互市红利转化为边民福祉。

在高效通关的强力支撑下,更多的增值留在了边境、更多实惠留给了边民。乘南博会东风,耿马正深化“口岸+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边疆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孟定海关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护航边民互市健康发展、落地加工产业升级之路。(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林静晨 谢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