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温室映红乡村振兴“金果果”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借助科技力量发展智能温室种植,曾经荒废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颗颗红润饱满的西红柿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科技赋能、群众共富的振兴之路。

大棚内西红柿缀满枝头。(杨润德 摄)

走进晋源区西邵村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一排排现代化智能温室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整洁的园区内。大棚内绿意盎然,西红柿果实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蔬果清香,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扑面而来。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面对地势低洼、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西邵村两委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流转整合闲置土地120余亩,建成了标准化智能温室园区。

“我们的温室实现了全智能化管理。”村民王志永介绍道,“通过这个智能系统,可以自动调节风口、控制水肥,还能用手机远程监控。”每个温室都配备了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和摄像头,种植户通过手机小程序就能实时掌握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

村民穿梭在大棚内检查西红柿的生长情况。(杨润德 摄)

在温室管理系统之外,科技力量贯穿种植全流程。西邵村党总支委员吴霞说:“从土壤监测到精准灌溉,科技手段贯穿种植全过程。这是我们提升种植效益的关键所在。”

为进一步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村里还邀请农业专家开展定期指导。技术员王龙每周下地巡查,为村民解决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实际难题,实现“有人教、教得好、见实效”。村民温飞香对此深有体会:“去年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多亏技术员耐心指导。现在有了经验,对种植更有信心了。”

技术员耐心指导村民科学种植。(杨润德 摄)

在技术支持与精细管理的双重保障下,智能温室为村民打开了增收空间。村民薛国栋介绍,去年冬天一茬西红柿产了1.5万斤,一年种两茬,收入相当可观;通过科学管理,村民任连的亩产提升至1.6万至1.7万斤,年收入接近7万元。得益于智慧农业的推动,产业园年产值已突破300万元,同时吸纳近80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构建起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稳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发展种植产业的基础上,西邵村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农业由“产得出”向“卖得好”转变。目前,村里正规划建设6000立方米冷链仓储中心和1500平方米的净菜加工车间,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党建领航+技术赋能+联农带农”发展模式的推动下,昔日撂荒地焕发出蓬勃生机,现代农业的基础愈发坚实,群众增收的路径愈加清晰。太原市晋源区将持续深耕智慧农业,让智能温室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带动更多村民走上富裕路。(记者 席兆平 通讯员 杨润德 崔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