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集安市乡村文旅持续“升温”,鸭绿江国门景区游人如织,游客在江畔领略中朝边境风光;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内,古老遗迹与现代光影交织,诉说千年历史。作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地,集安市以景区带动乡村,让浅湾村、台上镇等昔日小村庄变身热门打卡点。2024年,集安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文旅产业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增长极。
文旅发展,电力先行。近年来,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集安市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紧扣地方发展战略,以“电靓文旅”行动为抓手,构建“电力保供+绿电赋能+智慧服务”三维驱动体系,全力支撑集安市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超前服务 筑牢用电根基
6月中旬,在集安市浅湾村,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开展电网升级改造工作。挖电缆沟、安装变压器、敷设线路……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村里文旅项目不断增多,用电需求大幅增长,我们必须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旅游旺季用电无忧。”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周鹏介绍道。
为满足乡村文旅发展用电需求,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设立乡村文旅用电专项服务窗口,实行“一对一”服务,优先受理乡村文旅项目报装申请,提供“一站式”办电服务。同时,组织专业团队深入浅湾村等乡村文旅重点区域,提前开展用电勘察,根据民宿、农家乐、景区等不同用电需求,量身定制供电方案。
今年以来,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已为浅湾村新建10千伏线路2公里,新增配电变压器3台,总容量达1200千伏安,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5千伏安;敷设地下电缆1.5公里,实现“强弱电入地”,既保障了用电安全,又美化了村容村貌。
同时,公司组建“乡村文旅保电服务队”,结合旅游旺季特点开展“夏日清凉保电”“金秋丰收护航”等专项行动,运用红外测温仪、超声波检测仪等设备巡检配电设施,今年已累计开展巡检40余次,消除隐患25处,发放安全用电宣传手册600余份。
绿电转型 绘就生态画卷
6月23日,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服务队员走进台上镇“田园综合体”景区,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温室大棚顶部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套‘光伏+农业+旅游’系统年发电量达75万千瓦时,不仅能满足景区及周边农业生产用电,多余电量还能上网销售,实现绿色增收。”景区负责人王辉介绍道。
为推动乡村文旅绿色发展,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积极推广“绿电乡村”建设,为景区及周边民宿、农家乐提供“全电改造”方案。在台上镇民宿集群,公司将传统燃煤锅炉替换为空气源热泵,把液化气厨房升级为全电厨房,使能耗成本降低32%,同时显著改善乡村环境。此外,公司还在景区周边建设8座60千瓦快充站,解决游客新能源车“里程焦虑”问题。
截至目前,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通过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累计为乡村文旅项目安装分布式光伏1350千瓦,建设充电桩48个,年减排二氧化碳超800吨,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智慧服务 激活数字动能
6月19日,在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曲面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秋皮村民宿集群与周边生态观光园的电力数据图谱。
“秋皮村民宿区夜间用电量较前日激增45%,建议启动备用变压器并优化线路负荷分配。”随着调控中心地区调度班班长李达的指令下达,智能告警系统实现“秒级响应”,将负荷优化方案推送至村文旅管理办公室终端。
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创新研发“乡村文旅用能感知系统”,针对乡村民宿、田园景区等多元业态,定期推送分时用电分析、节能建议等信息,助力经营主体科学调配用能资源。依托用电采集系统,公司深度剖析乡村文旅用户的用电规律与设备运行状态,打造“电力数据看乡村文旅”分析模型,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设施布局提供数据支撑。
“乡村文旅用能感知系统”搭载智能故障预警模块,通过在景区配电室、民宿配电箱等关键设备加装传感器,实现设备温度、电流等参数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即自动生成工单并精准定位故障点。
同时,国网集安市供电公司联合乡村文旅景点推出“电力科普+智慧导览”服务,游客扫码即可获取融合电力元素的导览信息,商户通过专属小程序可实时查询用电情况、接收节能建议。
自系统投运以来,集安市乡村文旅区域用电设备故障响应时间从35分钟缩短至15分钟,故障处理效率提升40%,带动周边商户年均增收超10万元,真正实现了“电力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目标。(记者 王天武 通讯员 赵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