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好事业花酿成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晨光熹微中,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半坡乡高井槽村连绵起伏的山坡上,朵朵玫瑰迎风绽放。“阿嬢,这筐花瓣要马上送到车间,发酵时间耽误不得。”村民李少林一边说一边接过装满玫瑰的竹筐。 

李少林烘烤玫瑰花。(方芳 摄)

绿春县半坡乡高井槽村距绿春县城约190公里。高井槽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脱贫攻坚前,多数家庭住着土坯房,吃水要从山脚背上来,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外出打工。

李少林年少时因家中变故,外公外婆把他带大。初中毕业后,本来想和同村年轻人一起去城里打工,但想到家里老人需要照顾,他留在了村里。

前些年,他试过种杉树、果树等,但不是成本过高,就是收成时间过长,没赚到钱。

2023年,绿春县烟草专卖局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李建华到李少林家中走访,向其分享了一则种植玫瑰花的视频,这让李少林眼前一亮,心里有了主意。

同年,李少林开始种植玫瑰,但因高原昼夜温差大导致花期不稳定,运输成本又占售价近四成,200公斤的鲜花因运输延误全部报废,损失近千元。

当李少林看着堆积的滞销鲜花发愁时,李建华给他出了一个点子,做玫瑰醋。随后,他带李少林到外地学习玫瑰醋制作方法。

学习回来后,在多方帮助下,李少林将自家闲置库房改造为发酵车间。“温度28摄氏度,湿度70%。”李少林边说边展示着醋液。传统醋要陈酿半年,但将哈尼族酿酒的土陶罐改良为控温发酵缸,产出周期缩短30天。

“每年玫瑰花采摘期为每年的3月至12月,采摘期每天需要聘请务工人员10人左右,请工优先聘请村里的低收入脱贫户和‘三类’监测对象,每人每天可增加临时务工收入100元。”高井槽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王弄斗说。 

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建华(右)与李少林分装玫瑰醋。(方芳 摄)

“以前觉得种地没出路,原来是没找对路子。”李少林捧着刚下线的玫瑰醋礼盒感慨道。他还算了一笔账,1亩玫瑰年产鲜花约700公斤,深加工后仅醋产品就能增收约2万元。

暮色中,村口文化墙上“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几个大字,被晚霞映得发亮,高井槽村“玫”好事业,也开出了幸福的花。(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