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让文明之花绚烂绽放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甘肃省通渭县鸡川镇,一场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变革正在发生。曾经,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陈规陋习像一道道枷锁,束缚着乡村发展的脚步,加重着群众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如今,在鸡川镇党委、镇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移风易俗工作全面铺开,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建引领,筑牢移风易俗“主心骨”。鸡川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建工作重要内容。各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学习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和知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带头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推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宣传和劝导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近日,司川村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低彩礼,为村里适婚青年树立了榜样,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婚姻的幸福不能用金钱衡量。

多元宣传,奏响文明新风“最强音”。为了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鸡川镇采用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方式。镇村两级利用大喇叭每天定时播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和相关政策解读;在村庄主干道、文化广场、学校等场所悬挂横幅、张贴海报、设置宣传栏;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解答疑问。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在今年清明节期间,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文明祭祀,引导村民摒弃焚烧纸钱等陋习,选择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环保方式,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响应。

建章立制,画出行为规范“硬杠杠”。各村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大操大办、倡导文明祭祀等内容纳入其中,明确具体标准和违规处理办法,让村民有规可循。成立红白理事会,成员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乡贤、老党员、村干部等组成,负责对本村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红白理事会提前介入,与事主沟通协商,倡导简约适度的办事方式,帮助制定合理的预算和流程,杜绝铺张浪费和盲目攀比。自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鸡川镇各村婚丧嫁娶的费用明显降低,办事时间也大幅缩短,村民的负担减轻了,满意度却提高了。

示范带动,树立乡风文明“风向标”。鸡川镇积极挖掘、选树、宣传身边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领风尚。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苟堡村为四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不仅节省了费用,还为村民带来了全新的婚嫁体验,成为全镇婚嫁新风的典范。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多的人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践行文明新风。

如今的鸡川镇,移风易俗成果显著。高额彩礼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低彩礼甚至零彩礼结婚;婚丧嫁娶从简办理,减少浪费和负担;文明祭祀、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选择。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让乡村更加和谐美丽。

鸡川镇党委副书记郭富强表示,鸡川镇将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持续丰富各项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文明新风吹得更劲、吹得更久,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精神支撑,让鸡川镇这片土地处处绽放文明之花。(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张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