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淤泥沃土到光伏矩阵,从甜蜜丰收到科技先锋,吉林省洮南市这座北国小城奏响了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动能迸发的交响曲。
碧水润田畴,清风送绿电。洮南人用敢为人先的魄力,将“不可能”化作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让每寸土地都跃动着向“高”而行的澎湃心跳。
以“生态价值发现”为笔,以“金融杠杆撬动”为墨,将群昌水库1000万立方米淤泥化作“黑色黄金”,让黑土地焕发新生机;以“制种大县”为基,用“窄密早”种植技术解锁玉米制种增产密码,绘就“一穗千金”的丰收图景;以“双碳”目标为翼,在清洁能源与绿色制造的交响中,奏响“碳”索新篇的澎湃乐章……吉林省洮南市,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向新而生”的魄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疾驰。
沃野农田绘就振兴新画卷
仲夏时节的洮南大地,万亩良田的阡陌中水肥管网纵横交织,黑土地上玉米制种基地的翠浪与火红辣椒交相辉映。这座东北农业重镇,正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魄力,铺展出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锦绣图景。
沃野织锦绣,良田焕新颜。作为全省前十的产粮大县,洮南市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推出“水库清淤+客土回填+土壤培肥”模式,生态治理与耕地提质融合;开展北部半山区耕地捡石工程,切实把“贫瘠地”变成“米粮川”。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8.98万亩。
在瓦房镇互助村万亩示范田,黝黑的淤泥与黑土地浑然一体,滴灌管网如毛细血管般纵横交错。洮南市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精准融合,实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
洮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史翠娥介绍,采用该技术后,玉米地每亩增产100斤,节水30%、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目前,全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超160万亩,为粮食稳产增效装上“智慧引擎”。
作为级制种大县,洮南市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引进“小垄双行、膜下滴灌”种植模式,推进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提质增效。2024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达6万亩,满足全省20%用种需求,亩均收益突破2000元。田间地头,导航播种、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机械化收割等现代化作业方式交相辉映,科技与传统交融的“丰收故事”正在续写。
沃野绘新卷,振兴正当时。从“望天田”到“高产田”,从“人力耕种”到“机械飞奔”,洮南市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石,以科技为笔、生态为墨,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
风电耦合生物质引领新赛道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洮南市正以风电耦合生物质技术为突破口,构建起“新能源+绿色化工+高端制造”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作为东北地区零碳转型的标杆,洮南市通过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致远新能源项目等核心引擎,将风能与生物质能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2024年3月,国内首个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开工。一期工程年产25万吨绿色甲醇,配套6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实现“风能发电—绿电制氢—生物质气化—甲醇合成”的全链条零碳生产。
项目以洮南市丰富的风能和农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绿电+绿氢+绿碳”三源协同技术,将秸秆等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绿色甲醇,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00万吨。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调研该项目时说:“这是吉林省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在绿色甲醇项目之外,致远新能源项目正为洮南市氢能产业注入新动能。作为车载LNG供气系统龙头企业,吉林省致远新能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远新能源”)依托洮南市绿电资源,加速布局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研发与生产,助力洮南抢占氢能产业高地。
作为洮南市新能源产业的“链主企业”,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的布局远不止绿色甲醇。2023年6月,洮南风电产业园首支叶片下线,标志着东北地区首个大型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正式投产。与此同时,上海电气风机整机制造项目同步挂牌生产,形成“叶片—整机—运维”一体化产能。通过“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绿电消纳”模式,上海电气助力洮南构建起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洮南市医药产业亦焕发新机。吉林敖东洮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长白山道地药材资源,聚焦中药现代化研发;吉林省恒和维康药业有限公司与吉林省九阳药业有限公司则深耕化学药与生物药领域,三家企业联合打造的“洮南生物医药产业园”,正成为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随着上海电气、致远新能源等龙头企业扎根,洮南市正从传统农业大市蝶变为“绿能创新之城”,为全国县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洮南方案”。
洮南市市长徐鹏表示:“我们将以风电耦合生物质为引领,推动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协同发力,打造东北地区零碳转型示范区。”
聚合力勇毅争先谱新篇
巍巍洮儿河奔涌不息,千年古城见证蝶变。近年来,洮南市广大干部群众秉持尚善之德、永葆守信之义、昂扬勇毅之姿、砥砺争先之志,引领洮南改革、致力洮南发展,在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留下了坚实的奋进足迹。这座承载着百年府县荣光的古城,正书写着新时代党员干部躬身入局、挺膺担当的壮丽诗篇。
洮南市始终将“传承红色基因、淬炼政治品格”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核心课题。在光照社区“精神谱系主题展馆”中,党员干部透过历史场景沉浸式感悟共产党人的精神伟力;在黑水镇东安村合作社分红现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让理论照进现实。
洮南市委书记高熙礼在全市动员会上强调:“要把‘洮南精神’转化为破题攻坚的锐气,每个党组织都是战斗堡垒,每名党员都要成为冲锋旗帜!”
洮南市建立常态长效城市文明建设协同联动机制,优化15分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擦亮“日行一善”品牌。在“尚善守信”精神指引下,洮南党员干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党员干部包保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机关干部“双报到”解决代买代办等需求;老年公寓、口袋公园等民生项目陆续建成,城市品质实现蝶变;“冰麦+白菜”种植模式带动280户农户增收,洮南圣一金地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善佑夕阳”志愿服务获评国家级示范项目。
站在时代潮头回望,昔日的“风沙之城”已蜕变为绿色创新的试验田——养老服务的温情脉脉浸润街巷,乡村振兴的星火点亮阡陌,生态治理的智慧更在黑土地里长出希望。
未来,这座北纬45度的生态之城,必将在“双碳”蓝图上续写更辉煌的篇章。(本报记者 王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