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以实干促发展黑木耳产业显生机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林区产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结合自身实际,将黑木耳养殖产业作为重点方向,通过务实举措推动产业落地,让企业与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盘古林场黑木耳种养殖基地(王广宇 摄)

创新模式,凝聚发展合力。为让黑木耳养殖产业有序推进,盘古林场探索出“党建引领+职工参与”的合作模式,清晰划分林场与职工的职责。林场不仅提供恒温恒湿的菌种培养场地和专门的种植基地,还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聘请食用菌专家每周定期到场指导,从菌包制作到生长管理的各类技术难题都能及时解决;职工则专注于黑木耳的种植和日常养护。这种分工明确的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产业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

专业技术人员到木耳大棚进行技术指导(王广宇 摄)

职工参与,筑牢产业根基。今年开春后,林场班子便带领干部职工对原有木耳基地进行修整改建,新建灌溉管网、修缮养菌棚,切实改善养殖条件。同时安排专人全程跟踪黑木耳长势,详细记录温湿度、菌丝生长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方案。职工王君凯最初对养殖黑木耳有些犹豫,只领了500袋试种,在林场的技术支持和专人指导下,他精心管理着每一袋菌包,看着黑木耳长势越来越好,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他向记者介绍,“技术员每天都来看看,啥时候该通风、啥时候要喷水,说得明明白白,跟着学准没错。”如今,像王君凯这样的职工越来越多,他们跟着学技术、认真做管护,共同筑起了产业发展的根基。

盘古林场职工正在采摘成熟黑木耳(王广宇 摄)

效益初显,展望良好前景。自年初以来,盘古林场共生产黑木耳菌包11.5万袋,其中5万袋由林场统一出售,其余6.5万袋由职工通过挂袋、地摆两种方式养殖。目前首批采收的黑木耳已顺利上市,林场也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职工们的干事创业热情更足了,林场的产业规模也在稳步扩大。

盘古林场场长与干部职工一同采摘晾晒黑木耳,丰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王广宇 摄)

下一步,盘古林场将继续加大黑木耳养殖产业的投入力度,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让黑木耳养殖产业持续为林区发展助力。(记者 吴旋 通讯员 段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