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四川会理绿陶文化产业园内,孔雀蓝釉色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西昌市金茂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边海霞举着一个精致的绿陶杯仔细端详:“这抹‘会理绿'比滤镜还高级!”她带领的团队正在这里开展党建团建活动。与此同时,西南财经大学和西昌学院的学生们也在此进行研学实践,拉坯机前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作为一项传承千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会理绿陶正在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从最初的花盆、菜坛等生活用具,到如今兼具实用与美感的茶具、摆件,再到融入日常生活的项链、耳饰、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这项古老技艺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活力。
“我们在产品开发中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会理绿陶文化产业园负责人王继兰介绍道,“既完整保留了传统绿陶特有的釉色和烧制工艺,又巧妙融入了符合当代审美的设计理念,让这些产品既实用又时尚。”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拓展了非遗技艺的应用场景,也让非遗以更轻盈的姿态融入日常生活。
“这是我们今天刚出窑的大号花瓶冰箱贴,还有这个小号的款式。很多来会理旅游的游客都会顺道参观绿陶博物馆,特别是年轻游客可能平时不太喝茶,这些小而精的伴手礼就特别受欢迎。”王继兰向记者展示了最新出窑的系列文创产品,她拿起一款用925纯银包边的绿陶耳饰补充道:“像这样的饰品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符合现代审美,送人自用都很体面。”
据了解,会理绿陶产业园正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与高校、设计机构联合开发符合当代审美的新产品系列,并着力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园区特别设立了青年创客空间,吸引大学生和年轻设计师参与绿陶产品研发。在这里,千年窑火正以更年轻的表达方式延续生命力,让非遗真正“活”在当下、“潮”向未来。(记者 戚原 通讯员 钟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