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新实践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眺望东海之滨,“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的西南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和中国内陆乡村不同,这里是拥有128个大小岛屿的县域辖区。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周年。7月9日,记者随“两山”20年主题记者采风团走进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就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包括鸟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海岛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工程、海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海岛海岸生态整治工程共4大类项目、23个子项目采访。

生态系统修复结构进一步优化

舟山市定海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中心主任柳海兵告诉记者,舟山定海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3个子项目全部开工,目前已总体完成75%。

金鸡独立的中华凤头燕鸥(张剑 摄)

舟山市定海区的五峙山列岛则是浙江省惟一的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其中,鸟岛多样性保护工程包括大五峙山岛生态廊道建设、海鸟栖息地保护修复工程2个子项目。项目已经开工,总体完成35%。五峙山列岛在海鸟来临前对核心保护区进行生境修复,清除影响海鸟栖息繁殖的杂草和鼠蛇等不利因素,为鸟类栖息繁殖提供生态屏障。五峙山列岛已成为全球已知的7处繁殖地中第二大繁殖地、浙江省中华凤头燕鸥抢救保护基地、浙江省观鸟胜地,近两年吸引大量中华凤头燕鸥及幼鸟,火速崛起为“神话之鸟”复兴基地。

海岛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白泉生态修复和边坡治理项目、双桥废弃宕口生态治理项目、岑港农田整治修复和生态提升项目等共14个子项目。项目已经全部启动,总体完成75%。

海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包括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战略储备林建设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美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养护绿道连通工程——五山绿道连通工程、养护绿道连通工程——中生态绿道连通工程共4个子工程。项目全部启动开工,总体完成80%。

海岛海岸生态整治工程包括东大塘滨海盐碱地修复工程、东大塘河湖生境修复工程、互花米草综合防治等3个工程。项目已经全部开工,总体完成75%。

定海区的这些项目正着力解决鸟岛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岛基岩山体裸露和生态退化、海岛森林质量下降、海岸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工程实施后预期效益包括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加强,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增强,生态价值转化能力明显提升等。自项目全面启动和建设以来,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通过创新开展生态廊道建设项目,根据城区山林特点创新实施东海云廊建设,串联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和竹山五山,将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和山海岛城景观有机结合,塑造城市的记忆载体与文化名片。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实施“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打造一条集农文旅于一体的100.5公里廊道——东海百里文廊,串联起8个镇街、32个村(社区),深度融合定海的生态、历史、文化和乡村。

目前,东海云廊旅游区成功入选中国天然氧吧,成为全国首个海岛旅游区,日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7%。绿色发展指数全省前列。定海区全域累计建成绿化面积10000余亩的“绿色长城”,为生态环境的优化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屏障。定海区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荣誉。绿色发展指数在浙江省89个县(区、市)中综合排名第四,环境治理指数排列第二。

鸟岛多样性保护中华凤头燕鸥栖息地。(曾庆华 摄)

舟山五峙山列岛在海鸟来临前对核心保护区进行生境修复,清除影响海鸟栖息繁殖的杂草和鼠蛇等不利因素,为鸟类栖息繁殖提供生态屏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五峙山列岛栖息和繁殖的海洋鸟类种群数量增加至近20000只,世界“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和迁徙栖息鸟类总量连创新高;五峙山列岛获评2024年全省湿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舟山五峙山列岛“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3年吸引3.6亿人次围观,并开放全省首家海洋鸟类科普馆,守护生物多样性理念蔚然成风。

以生态廊道为基础,积极推进省级山水林田湖草海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全面提升生态质量,建设古樟驿、鹅鼻岭、如意香樟湾等精品点位,福泉村、马目生态村等特色村落。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二级调研员程骅表示,眼下,定海分局正加快实施浙江省唯一省级海洋鸟类保护区建设,以科技赋能全力推动“智慧鸟岛”建设,全面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将五峙山打造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珍稀濒危鸟类物种栖息地。实施盐碱地改造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沿线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沿线特色农文旅产品提升工程,建设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

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共富新路径

近年来,定海区通过挖掘东海百里文廊和东海云廊沿线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全省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引入民间资本,建设东海百里文廊乡创空间,让一批有格调、有温度、受青睐的乡村新空间落地生根。引入多元业态,打好共富集市“升级战”,利用庙桥村“三毛文化”、马岙村“稻香马岙”等优势资源和热点IP,积极引入餐饮茶寮、非遗手作、露营潮玩、主题市集等文旅业态和活动,形成生态消费市场。创业带动就业,为村集体带头人、返乡创客、入乡大学生等群体开展免费培训,探索“金融+两廊”共同富裕特色发展之路,推出8类“两廊贷”系列产品,带动群众就近就地灵活创业就业,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当下,在舟山市定海区两廊沿线共建设各类共富工坊83家,省级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村6家、市级“小岛你好”乡创基地2家,舟山市定海区居山文化传媒工作室、舟山市定海区知否西餐厅等4家业态被评为舟山市首批乡村“创业示范+(特色)点”。两廊沿线相继建成古樟驿、青林玉镜、觅林古树园等一批优质项目,盘活闲置农房150多套,吸引工商资本超2亿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大幅增收。多元融合促发展。两廊沿线各类乡村农文旅综合发展,引入工商资本建设农文旅综合体项目30余个,促进沿线乡村共同富裕,“东海百里文廊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被列入2024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