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星火燃边寨 党建引领促担当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盛夏时节,咖香四溢。云南省景洪市科协依托农函大平台,近日联合普文镇坡脚村委会党组织,组织专家团队走进坡脚村委会,针对村委会党员开展咖啡种植加工专题培训。这场“科技盛宴”,“出圈”又“出彩”,吸引了坡脚村及周边村寨80余名党员种植户、党员合作社代表踊跃参与。

培训开班(玉李 摄)

发好“科技之声”

术业有专攻,唯专注者,方能造就精彩。为此景洪市科协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联合村党组织邀请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荣誉理事长刘标,云南咖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李晓娇等行业专家组建讲师团,将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带到培训现场,让党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

培训中,刘标以《咖啡产业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蓝图》为主题,从咖啡产业的全球发展脉络切入,结合普文镇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用详实数据剖析精品咖啡消费新趋势,为当地咖啡产业规划品牌化、体验化转型路径,引导党员们明确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方向。

这种“精准对接需求、定向输送知识”的模式,既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服务基层的平台,也切实解决了党员种植户面临的技术与发展难题,以党建为纽带,实现了科技人才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让党员在产业发展中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景洪市科协紧扣时代脉搏,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村党组织协同下,将培训内容与产业提质增效紧密结合,让科协的声音更加响亮、党员带头发展的故事更加动人。

演好“科技剧目”

这场培训中,村党组织全程参与组织,采用“理论+实操+观摩”的模式,让党员学员真正掌握咖啡全产业链技能,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打牢基础。

在实操教学环节,李晓娇专家借助精心制作的高清图例与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课堂中为党员种植户们展开《咖啡品质与质量控制:从种子到杯子》的深度讲解。她对照咖啡树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图例,细致讲解生长习性、土壤管理要点,通过病虫害高清图片对比,详细阐述绿色防控技术,党员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展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

在咖啡豆加工部分,李晓娇专家用分解步骤图例展示采摘、脱皮、发酵、晾晒等流程,强调每个环节对品质的关键影响。随后,李晓娇现场展示了不同品种、不同处理方式的咖啡豆,并将它们研磨冲泡。随着咖啡机的运作,浓郁的咖啡香气弥漫整个教室。当一杯杯色泽、香气各异的咖啡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李晓娇引导党员种植户们观察咖啡的色泽、闻其香气,再细细品味口感,让大家在实践中深化理解。

冲泡实操(玉李 摄)

通过这场直观的咖啡品鉴,党员种植户们深刻理解了从种植到加工的每个环节对咖啡最终品质的重要意义,也对未来带领村民提升咖啡品质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推动其从传统种植思维向“全链条品质管理”转变,以科技手段赋能产业创新升级,彰显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此次咖啡师培训是坡脚村委会党组织推进农村党员技能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让更多热爱咖啡产业的党员从业人员脱颖而出,成为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

办好“科技之窗”

当今时代,科协作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重要力量,在党组织引领下,其声音的传递,不仅关乎科协自身的形象塑造,更是激发党员创新活力、提升党员科学素质,进而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关键。

有鉴于此,景洪市科协联合各级党组织,紧扣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职能,将科普工作深度融入咖啡产业发展。此次培训打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采用“课堂图例讲解+咖啡品鉴实践”的科普形式,让党员种植户在知识与感官的双重体验中掌握科学种植与加工技术,以便更好地向群众传授。从咖啡树病虫害识别到咖啡豆品质判断,每一个知识点都通过生动的图例与直观的品鉴得到强化,为党员带头实践奠定基础。

咖啡培训有“魔力”,产业振兴添“动力”。

普文镇坡脚村党总支书记段金云表示:“过去村民凭经验种植,走了不少弯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更有责任先掌握科学方法。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带来了前沿理念,让科学种植真正扎根到我们党员心里。今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比如加工咖啡、日常管理、管护、除草、封顶、施肥等环节,都系统学习了。回去以后,我们党员要带头把咖啡种好管好,再手把手教给群众,一起提高经济收入。”

景洪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联合党组织,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让先进技术通过党员扎根田间地头,让创新理念借助党组织深入人心,以人才振兴为引擎,以科技赋能为驱动,奋力书写“绿荫咖香”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让景洪咖啡香飘四海、誉满八方。(记者 郑义 通讯员 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