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五房村的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药仓满盈,数百吨夏枯草堆成了山,蔚为壮观。“6月底刚采收回来,现在工人们正在分拣,粗加工完成后将立即运往省内外市场……”该专合社负责人赵正德一边说一边忙着安排分装、运输等事宜。
为助力高水平建设“天府森林粮库”,近年来,昭化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力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全省林下中药材产业示范样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下,蕴藏着无限的经济潜力,夏枯草就是这潜力之一。
“夏枯草全身都是宝,它的茎叶、根均可食用,不仅具有药用功效,也是美味的食材。”昭化区林业局产业办主任王姝介绍,它还是王老吉、加多宝、夏枯草膏等“食”“药”产品的主要原料,市场需求量大。
鉴于此,昭化区充分利用区内撂荒地、林间空地等闲置土地资源,凭借核桃林荫环境,探索“核桃+夏枯草”立体种植,成功建成核心示范基地860亩。
目前,全区夏枯草连片种植面积超2万亩,年产量突破6000吨,种植规模与产量均稳居全省首位。
发展林下产业,不能光“靠天吃饭”,还需科学技术的加持。昭化区联合成都医学院发布《夏枯草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本地标准,科学界定播种期、种植密度、水肥管理、采收加工等关键参数。
“创新应用的‘减穴增苗移栽’技术,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群体质量,亩均产出提高了30%到50%,实现亩产全草500kg、果穗150到200kg。”王姝“卖起瓜来”,其中关键成分芦丁、迷迭香酸含量分别为7%到15%、0.6%—2.0%,超国家药典标准近2倍,这意味着夏枯草药用价值更高。
联农共富,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昭化区全面推行“订单生产+保底价收购”模式,与广元黎生中药材公司等企业签订长期保价收购合同,建立“合同款+盈余分红+三金补贴”的复合型利益分配机制。
夏枯草从种植到出售全过程都不需要强壮劳动力,60到75岁人群均可适应,发展成本低、就业能力强,这为更多村民带来种植机会。
种植夏枯草为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了年收入上。根据产品质量分级,种植户种植的夏枯草每斤可获得2至8元不等的额外分红。如今,昭化区2600户农户参与夏枯草种植,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记者 戚原 通讯员 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