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绩溪县以“深入生活 影绘绩溪”为主题,成功举办长江流域文化馆美术摄影培训创作周。活动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文化赋能”三位一体策略,吸引长江流域11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骨干参与,不仅产出数百件精品作品,更开创了基层文化活动“花小钱办大事”的绩溪方案,为文旅融合与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样本。
“1+7”架构激活全域资源。活动采用“1个培训周+7个子活动”的联动模式,将专业培训与民俗体验、影像展览、文创市集等深度融合。学员在龙川古村、鄣山大峡谷等“天然摄影棚”中创作,将徽墨制作、木雕技艺等非遗项目转化为艺术素材,实现“创作即传播”。活动直接带动绩溪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超40%,文创市集商户产品销量平均提升30%,形成“艺术引流、文旅留客、商业变现”的闭环。
低成本高效益的实践路径。活动通过场景重构、非遗活化与社会协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一方面将古村落、古道等景点转化为“无界美术馆”,节省布景成本的同时让作品自带“绩溪基因”;另一方面引导学员以镜头与画笔二次解读徽文化,使非遗突破地域限制,在数字时代获得多维传播,实现非遗的数字化破圈。此外,政府主导搭建平台,社会力量运营市集,艺术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构建起多元共治的资源整合模式。
从作品到产业的双向赋能。活动不仅提升了学员技艺,更推动了长江流域文化交融。优秀作品将纳入长江流域巡回展,并结集出版《深入生活 影绘绩溪》作品集,成为流动的“绩溪宣传员”。此外,活动催生的“艺术+旅游”新业态,吸引更多艺术院校与绩溪景区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设立写生基地,未来每年将输送百余名学生。
活动总结出可推广的基层文化发展路径:以内容为核心减少硬件投入,重点挖掘本土文化IP实现轻资产运营;建立长江流域文化馆协作机制促进跨区域联动与创意碰撞;利用短视频、VR云展等数字化手段扩大传播力,破解地域限制。这些策略共同构成“小切口、大联动、强赋能”的实践范式。
此次活动证明,基层文化发展可通过创新模式实现突破。绩溪县文化馆表示,将持续深化与长三角城市合作,推动“千年徽韵”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为全国基层文化创新提供更多“绩溪答案”。(记者 吴昊 通讯员 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