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安庆市宜秀区大桥街道,文明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面对环境治理中的短板与挑战,街道不回避、不松懈,以问题为导向深耕文明培育,以实干为笔书写文明实践,用持续攻坚的劲头推进文明创建,全方位提升辖区文明程度,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个角落。
直面问题:环境整治啃下“硬骨头”
“以前楼下空地全是私搭的菜棚,现在拆了还原绿化,看着敞亮多了!”朝阳社区居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环境整治带来的实在变化。今年以来,街道把环境整治作为文明创建的“突破口”,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精准发力。
针对45个生活小区,街道靶向发力,重点清理杂物乱堆、车辆乱停、楼道牛皮癣等顽疾。对机场周边5个村,常态化开展房前屋后、河道沟渠清洁,筑牢长效管护网。在叶祠、朝阳等社区,“毁绿种菜”专项整治成效显著,通过“宣传+整治+劝导”模式,清理违规菜地300余处,补种的绿植正慢慢铺展新绿,公共绿地回归居民生活。
“两高一场”区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靓丽名片。街道聚焦高铁沿线、独秀大道等重点地段,常态化清理暴露垃圾、拆除违规广告、修复破损围挡、养护绿化植被……通过清单化整改,以点带面推动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力打造整洁、美观的城市形象窗口。
浸润人心:文明新风拂过寻常巷陌
环境在改善,文明素养也在同步提升。街道深知,文明创建不仅是“面子”的改变,更要“里子”的充实。
选树身边榜样是最生动的教育。今年上半年,街道深挖“安庆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6名候选人中,叶祠社区“敬业奉献”好人方世梅成功入选“安庆好人”,事迹被邻里传扬——她十年如一日照顾社区老人,用行动诠释责任。这些身边人的故事,通过微宣讲、宣传栏展示,让“见贤思齐”的种子在群众心里发芽。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则成为传播文明的“主舞台”。每月开展的科普宣传涵盖健康养生、防灾减灾等实用知识;“理论宣讲进社区”用家常话解读党的政策;爱心义诊、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5月底,芭茅巷社区开展的“粽香传温情志愿聚民心”文明大集市上,好人宣讲、便民服务等板块人气爆棚,让居民在互动中感受文明温度。
持续发力:下一步精绘文明新图景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街道将持续聚焦“补短板、提质效”,让文明建设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环境整治要更“较真”:紧盯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薄弱区域,组建巡查队及时清杂物、拆违建、治乱象;“两高一场”区域加大清扫频次,用“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巩固整治成果。
文明实践要更“对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5分钟阅读圈”等阵地,定期安排健康义诊、义务理发等便民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实惠;理论宣讲、文化传承等活动也将更灵活,用群众爱听的话、喜欢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
特色品牌要更“亮眼”:聚焦街道地域特色、文化传统及群众实际需求,深入挖掘各村(社区)文化资源,通过项目化运作,整合资源,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明实践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文明实践。
从环境整洁到风尚文明,从志愿服务到品牌培育,大桥街道正以脚踏实地的行动,让文明成为辖区最鲜明的标识,让居民在共建共享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记者 吴昊 通讯员 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