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在云南省宾川县州城镇,“阳光玫瑰”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当清晨的露珠还在葡萄叶上闪烁,果农杨超已穿梭于藤架之间;日头渐高,他又精神饱满地守候在整洁明亮的零售店柜台前。十多年的勤耕不辍,杨超在“一田一店”间织就了一张年收入突破50万元的致富图景。
宾川素有“高原葡萄之乡”的美誉,但杨超的起步并非坦途。几年前,面对有限的土地和传统作物微薄的收益,他敏锐地将目光锁定在经济效益更高的葡萄种植上。“阳光玫瑰”这个品种以其晶莹剔透、清甜如蜜的特质成为他的选择。然而,引种之初,技术却成了杨超致富路上的拦路虎。
“那时候,真是两眼一抹黑,施肥、剪枝、病虫害防治,样样都得从头摸索。”杨超回忆道。困难没有让他退缩,县里的农技培训成了他的课堂,农业技术员的田间指导成了他的及时雨。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每一株葡萄,起早贪黑,观察记录,不断调整种植方案。汗水浇灌出硕果,他的“阳光玫瑰”葡萄因品相佳、口感好,迅速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如今种植面积已扩展到20余亩,年收入稳定在40万元以上,昔日的黄土坡变成了流金淌银的“绿色宝藏”。
葡萄种植的成功让杨超站稳了脚跟,但他并未止步。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他瞅准自家临街的优势,开了一间名为“星源百货”的店铺。小店不大,日用百货、副食品等琳琅满目,整洁有序。
“宾川县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真是我的‘经营智囊’!”杨超由衷感慨。从店铺布局到货品结构优化,从引入“云香印象”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到精准分析消费需求、提升营销技巧,客户经理持续性的专业指导,帮助小店成功转型为现代化的“智慧小店”。
杨超并非将葡萄种植与百货经营视为两条平行线,而是巧妙地让它们相互借力,奏响和谐的“致富交响曲”。农业易受天气、市场波动影响,而零售业则相对稳定。当葡萄价格或收成遇到小波动时,小店稳定且可观的利润成为家庭经济的“压舱石”,而且还能销售自家葡萄和当地农特产品。反之,当零售市场面临短期挑战时,葡萄产业的收益又能提供有力支撑。这种“农超互补”的模式,大大增强了家庭经济的韧性与稳定性。
致富不忘乡邻。杨超乐意向周边农户分享葡萄种植经验,带动多人共同致富。他常说:“汗水不会白流,好政策加上实干,日子肯定越来越甜!”
杨超的故事,是宾川热土上平凡人奋力耕耘的生动写照。葡萄园里的盎然绿意与店面里的丰富货品,共同谱写着新时代农民勤劳致富、产业融合的精彩诗篇。在宾川县烟草公司润物无声的精准赋能下,一个又一个像杨超这样的零售户,正用双手编织梦想,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出更加灿烂的明天。(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潘怡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