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圈”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年来,甘肃省渭源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核心,创新打造“文化服务实践圈”“文旅推介实践圈”“理论宣讲实践圈”,通过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让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浸润人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能”。

统筹阵地资源,激发“文化服务实践圈”新活力

“既能学到地方发展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又能自己动手,跟着老师们学手艺,太精彩了”。今年暑假,渭源县文化馆、手工技艺馆等场馆迎来研学旺季。广大学生的感慨,道出了渭源“文化服务实践圈”的温度。

渭源县整合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图书馆、非遗展陈馆等十余个阵地资源,培育打造“百姓舞台”“文艺轻骑兵”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文化服务。今年,各特色文明实践阵地累计接待研学游客168批,共计2.6万人次。开展“四季村晚”、民俗节会、文艺演出等文旅体活动61项、131场次,让群众真正“零门槛”“零距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同时,深挖节日文化内涵,精心举办“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佳节”“汇聚良缘 情定渭源”中式集体婚礼以及“唱响陇原”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唱汇演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文明实践在节日氛围中焕发新颜。

强化示范带动,打造“文旅推介实践圈”新格局

“在渭源观看秦腔名家演出,畅游渭河源大景区,可以品尝‘定西宽粉’等特色美食,渭源的旅游太有特色了!”来自西安的游客李萍在参加“渭水文化旅游季”活动后赞不绝口。

渭源县将文明实践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与“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文旅推介实践圈”,有效激发了文明实践的新活力,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高规格举办“跟着艺术游甘肃——诗词里的定西”系列活动、2025年“中国旅游日”甘肃省分会场主题日暨全省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渭源县渭水文化旅游季活动启动仪式、“渭水源头 梅花绽放”渭源县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大型演唱会等活动,“采薇首阳山 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文旅品牌不断放大。

聚焦多元需求,传播“理论宣讲实践圈”好声音

“大喇叭”里讲的医保政策,咱老百姓一听就懂。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村民通过村级文明实践站的“移动讲堂”,及时了解到最新政策。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渭源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理论宣讲+服务”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落地生根。

在推动基层建立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基础上,选聘第二批县级“新时代宣讲师”60名,打造“源头新声理论+”“百姓夜校”“移动讲堂”等特色文明实践品牌,以“板凳会”“庭院讲”“大喇叭”等贴近群众、紧接地气的方式,面向群众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3020多场次,覆盖人数达13.2万人次,实现“宣讲+服务”一站式惠民,推动文明实践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

如今的渭源,文明实践圈已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文化繁荣的“新高地”、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从文化惠民到文旅赋能,从理论宣讲到实践育人,渭源县正以文明实践的“小切口”,书写着群众幸福生活的“大文章”,让“红火渭源”的底色更加鲜亮。(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马富平 朱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