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基地的清远腹地,一场关乎产业振兴的丰收正与金融活水的奔涌同频共振——邮储银行以创新金融方案精准滴灌,让有机稻米的清香随产业链条延伸至更远的地方。
金黄稻谷背后的资金难题
走进清远市金爵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的加工厂,6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机器轰鸣。金黄的有机稻谷经自动化生产线流转,最终蜕变成晶莹饱满的包装米。公司总经理贺日清站在崭新的设备前感慨:“决心升级产能、打造高端有机米品牌,但收粮旺季的原料囤积、仓储扩容,样样都要花钱。到了收粮旺季,有机稻谷价格高,资金流转压力更大。”这家有着30年稻米加工传承的企业,近年投入1500多万元升级设备、向上游拓展了8000亩种植基地(有机稻超3000亩),然而发展雄心一度被现实资金压力所困。
“产业贷” 送来及时雨
关键时节,邮储银行清远市分行的“产业贷”如甘霖般精准抵达。针对粮食企业季节性收购、设备升级等痛点,该产品以额度灵活、审批高效的特点直击发展瓶颈。“‘产业贷’来得太及时了!”贺日清言语中透着干劲,“我们不仅敢高价收好粮,更有了底气扩大优质稻种植规模,实实在在带动乡亲增收,基地农民人均月收入达到4000元-5000元。”作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实施主体,企业5000亩核心基地的建设,正使“产加销”链条日益强韧。
邮储银行清远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紧密围绕粮食产业链各环节需求,特别是像丝苗米这样的特色产业,定制专属金融方案。通过‘产业贷’,企业可以快速获得资金支持,解决了收粮季资金短缺、设备更新、仓储扩容等难题。”从提交申请到资金到账,短短几天时间,邮储银行的信贷资金就注入企业账户,一场金融“及时雨”浇灌在有机稻米产业链上。
金融“活水”润泽产业链
金融之水的浸润,让有机米产业的根系在连山沃土中扎得更深、伸展更广,像金爵食品有限公司这样受益于邮储银行“产业贷”的企业并非个例。截至上半年,邮储银行清远市分行已向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等产业投放2.83亿元信贷资金,覆盖多个粮食产业链关键环节,惠及众多涉农企业。
在田野里、在加工厂中、在仓库旁,邮储银行的金融支持无处不在。仓储扩容让企业有能力存储更多稻谷,避免因存储不足导致的粮食损耗;设备升级提高了加工效率,让有机米品质更上一层楼;原料收购资金保障了夏收旺季的稳定运营,确保农户辛勤劳作的成果能够顺利变现。
金融精准滴灌,沃野生长希望。在清远连绵的青山与稻田间,邮储银行以金融之笔饱蘸活水,不仅勾勒出有机米产业链的蓬勃脉络,更在产业振兴的宏图中写下了坚实注脚。当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入乡土发展的肌理,每一粒承载希望的稻米,都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回响。(记者 付曦地 通讯员 罗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