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凭祥市聚焦乡村振兴目标,以广西“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为契机,不断深化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产学研融合、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创新校地合作形式,为边疆和美宜居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不断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7月16日傍晚,一场趣味十足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在凭祥镇柳班村班夫人文化公园展开。来自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同学们通过情景演绎、有奖问答等方式,向村民们普及防溺水知识,并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急救方法,在场的小朋友们热情参与,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安全技能。随后,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节目表演,歌曲《我的祖国》、双人舞《历史的对望》、诗朗诵《青春乡韵》等精心编排的节目轮番上演。村民们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与同学们热情互动,一同吹拂着夏夜的晚风,现场其乐融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李光烨在演出过程中,村民们的热情互动让他印象深刻,让他真正感受到文艺下乡的意义。他表示演出不仅可以让村民们在休闲之余增加一些趣味,还给小朋友们播撒一些艺术的种子,同时让自己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此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九个社会实践团队共80多名学生,在凭祥镇竹山村、前进村、柳班村开展文艺晚会、传统书法、科普实验等一系列惠农服务实践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通过校地合作‘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扎根祖国边境,真正行走在边疆,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团委干事陈秋彤说道。
7月17日一大早,在夏石镇那楼村旧楼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师生们正顶着炎炎烈日在墙面上绘画,他们根据设计图精心调色,在墙面上勾勒描绘,一幅幅色彩饱满、充满壮乡风情的画作逐渐呈现,成为村屯道路上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暑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选派“驻点规划师”6个团队共33人进驻凭祥,全面开展凭祥市24个村屯的规划设计工作,通过深挖民俗文化与村民实际需求双轨并行,创新运用“轻介入、微改造”设计理念,为每个村屯定制“小投入、高效益”的整治方案。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延续乡土文脉,形成具有边疆特色的乡村振兴精细化治理范式,为边境地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可复制、可持续的实践经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罗文涛介绍,学生们主要是来自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和环境设计专业,这样的专业搭配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为乡村发展提供帮助。目前通过前期调研、设计跟作画,共同完成50多幅墙绘作品,上百幅的设计规划作品。
近年来,凭祥市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不断创新校地合作形式,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以来,民师院“驻点规划师”团队六批次129人入驻凭祥,对50多个村屯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完成含近千张设计效果图的50个建设规划方案,有力助推了凭祥市乡村振兴“五条示范带”建设。此外,校地企联合打造上石镇上石社区食用菌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打造边境产业转型“新样板”;联合打造边境“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宣教长廊,绘就边境民族团结新画卷。同时校地合作开展边境教师培养、文化研学与跨境旅游互动、人才交流等多形式全面交流合作,书写着校地合作新典范,让青春力量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谱写校地携手兴边富民的崭新篇章。
罗文涛副教授表示,将继续以三下乡志愿服务为纽带,将我们学院“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不断推进实施,探索更多校地合作形式,将我们艺术描绘在崇左的大地上,我们将携手同行,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这个征程中彰显高校人的担当。
凭祥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广西驻村工作队凭祥市工作队队长刘德崇表示,下一步,凭祥市与民师院的合作要站在服务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和稳边固疆战略的高度,以共建合作平台为核心抓手,深化“携手共建、协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要强化政策引领,以产教融合汇聚创新动能,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以具体项目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撑,全力打造边境乡村振兴标杆、筑牢新时代边疆发展战略支点,最终实现校地共赢、协同发展。(记者 朱柳蓉 通讯员 安晓密 庞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