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假期”点亮孩子们多彩人生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停课不停学,成长不打烊。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村党群服务中心里,20多名学生正坐在教室内,聚精会神地听实践团的“小老师”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举手提问。

这一幕幕生动的画面,正是“圆梦工程 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的鲜活缩影。“圆梦工程 七彩假期”为孩子们打造多彩成长平台,让孩子们在趣味课堂里汲取知识,在互动游戏中收获友谊,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这份特别的陪伴,不仅为孩子们播下梦想的种子,也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我在这里学习了中医、手工以及心理健康等知识,老师们不仅知识渊博,还很会教学生,我和同学们都喜欢学,这个假期我过得非常充实。”黑龙坝镇中心校四年级学生阚博萱开心地说。

实践团大学生和孩子们一起玩丢手绢游戏(秦笑波 摄)

孩子们的“小老师”是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阳光雨露”支农实践团的大学生,这支队伍是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与开鲁县开展校地合作的支教队伍。自2023年农学院与黑龙坝村联合成立“校地共青团合作交流基地”以来,大学生们依托这一平台,利用假期时间为黑龙坝村青少年开展为期10天的精彩课程,内容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不仅缓解家长们假期子女教育陪伴难题,也让大学生们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意义,进一步坚定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信念。这种双向受益的志愿服务模式,生动展现了校地合作在推动乡村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实践团大学生正带着孩子们做科学实验(秦笑波 摄)

“通过活动,用自己的知识为这些孩子带来快乐与帮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实践过程不仅锻炼了我们团结与协作能力,也让我们明白了青年学子责任与担当的意义。”支农实践团队长徐贺说。

“圆梦工程 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教育为目标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自2016年起,内蒙古民族大学先后组织8批次、96名大学生到开鲁县开展志愿服务,惠及孩子400余名。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校地合作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为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赋能乡村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鲁团县委副书记贾妮表示,未来,团县委将着重从校地合作、优秀课程开发以及供需对接等方面持续发力,帮助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各族各界青少年群体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七彩假期”。(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刘佳 秦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