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县委书记谈 | 书写新时代改革创新“宝清答卷”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黑龙江省宝清县锚定“五大安全”战略定位和“五地一城”发展目标,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以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书写了新时代县域改革创新的“宝清答卷”。

打赢经济改革攻坚战,激活发展澎湃动能。宝清县以系统性改革为引擎,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三大改革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蝶变。在产业转型领域,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深入实施“煤头化尾”战略,依托80亿吨褐煤资源优势,打造生物科技化工示范园区,通过“五变效应”(变荒滩为良田、变废地为耕地、变燃料为肥料、变低产为高产、变低质为优质)推动资源价值重构,成为实现“再造一个新宝清”的战略目标最强劲的引擎。在财政改革方面,首创化解债务“十四字工作法”(借、统、延、严、增、引、整、节、养、拓、争、变、清、控)和“资源换资产、资产变金融、时间换空间”的改革思路,创造性开展国有土地专项清理工作,清缴回收国有土地30多万亩;以回收土地为资本,成功推行“政银合作”新模式,从农发行引入资金30亿元,有效盘活资源、拓展空间,全面化解债务风险。在生态治理领域,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创造性提出“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的“两因”生态修复思路,通过系统化改革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将昔日的荒山秃岭改造成彩云岭民俗景区,过去的养殖场、垃圾场升级成天府休闲滨水游乐景区,废弃的矿坑华丽变身为翡翠湖矿坑公园,带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开辟“三农”创新主战场,规划乡村振兴蓝图。宝清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改革为笔破解农业发展瓶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为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筑牢根基。在粮食安全领域创新构建“建管并重”的高标准农田改革模式,218.87万亩高标准农田支撑粮食稳产18连丰,配套推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全产业链改革,培育27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总产值跃居全省第7、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位居全省第9,获评“全国产业兴旺示范引领百强县”。在农业现代化方面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深化种业改革,创制12个寒地粳稻新品种,创新研发寒地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已推广80万亩;延伸“院地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的东北亚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正在稳步推进中,将有效提升整个区域的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乡村振兴层面创新治理机制,探索实施能人治村、能人驻村、能人带村、局企联村“四大工程”,每年专项列支1400万元提升村干部待遇,精心选派170名优秀驻村干部到68个重点村开展驻村帮扶,科学匹配100家县直部门、101家优质企业与145个行政村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关系,全县92.4%的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

打好社会民生保卫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宝清县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打出改革组合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在医疗领域,创新“医联体+”改革模式,通过三甲医院技术嫁接新增18项检测项目,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医疗服务,有效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殡葬领域,实施“服务+治理”双轨改革,通过14项费用全免和礼仪服务部规范化建设,减轻群众负担的同时也根治了行业乱象。在基层治理领域,坚持深化“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创新实施“四联一惩”工作机制,依法重拳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推动信访登记总量较2021年下降85.5%,信访排名由全省垫底跃升至中游,社会风气得到根本性扭转,经验做法被省信访局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学习推广,并在全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训班”作经验交流。在城市建管领域,推行“硬件+软件”协同改革,高质量建成文化创意中心、中医院新院区、居福山公园等标杆项目,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供热供水管网升级等民生工程,特别是总投资12.9亿元的宝清热源引入管网工程已全面开工。同步打造“宝清马拉松”“芝樱音乐节”等特色文体品牌,连续多年承办“村BA”黑龙江省总决赛,全年举办大型活动20余场次,不断释放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带动新增外来人口2.78万人、新增经营主体2782户,全县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显著增强,宝清影响力与竞争力与日俱增。

站在新时代改革潮头,宝清县将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更大魄力、更实举措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黑龙江省宝清县委书记 徐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