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资源变成好商品卖出好价钱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踏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产业园区,宽阔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将各个功能区有机连接,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设备高速运转。目前,已有规上企业34户入驻园区,今年一季度,园区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7%,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5%、16.9%。

把好资源建成好产业

双江县光热充足、森林繁茂、水系发达,被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近年来,双江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做大做优以茶叶、咖啡、坚果、中药材等为主的高原特色农业。

茶叶方面,建成茶园34万亩,有机茶园认证13万亩,成功获批勐库大叶种茶、冰岛老寨茶(冰岛正山茶)2个国家地理标志,荣获“全国最美茶乡”“全国茶产业百强县”“云南省茶叶品牌建设十强县”称号。2024年,全县茶叶综合产值达96亿元,带动涉茶农户3.6万户13万余人,实现人均纯收入1.15万元。

咖啡方面,引进种植卡蒂姆7963、瑰夏、哥伦比亚等6个高品质品种,建成绿色、有机、精品咖啡基地2万亩,咖啡豆精品率达30%,优质品种推广率达35%。

坚果方面,推广“果园放蜂、营养补充、落头开心”关键技术,建成高品质坚果基地15万余亩,累计挂果面积8万余亩,产值达1.5亿余元。

中药材方面,推广种植中药材4.58万亩,有大黄藤、滇黄精、石斛等24个品种,被认定为云南省“云药之乡”“云茯苓种植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如今,双江县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20.2万亩,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个好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让好产业创出好产品

为推动这些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业资源走向市场,双江县积极探索以园区聚产业、育企业,让园区成为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主战场,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优势产业、紧盯头部企业,每年招引一批企业。2021年以来,全县共开展精准招商51批次。

天福集团双江普洱茶加工园区是双江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从考察推介、企业洽谈到正式落地,仅用不到一年时间。目前,已建成8万平方米的加工园区,可实现产值2亿元、年纳税额达1000万元以上。北京臻味坊、日春茶业等头部企业也与县内企业在坚果、茶叶等精深加工方面展开合作、互利共赢。

建立挂包帮扶制度,统筹要素保障,制定梯次培育措施,全方位服务园区经济。2020年以来,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户、规上服务业企业4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4户。目前,“四上”企业累计达130户,较2019年末增长189%;培育产值过亿企业6户。

“为民服务暖人心,排忧解难似亲人。”这是一位四川籍企业家专程送来的一面锦旗。双江县通过“坐诊”“巡诊”“上门问诊”等方式实打实助企纾困。同时,采取强强联盟等模式,促成农夫山泉、胖东来、霸王茶姬等头部企业与县内茶企深度合作,2024年销售干毛茶叶达2000余吨,销售额超过2亿元。

通过招引、培育和服务企业,支持和引导加工、销售等各类企业聚集发展,有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原料提升、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售后服务全产业链发展。

 把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农产品要卖得好,不仅需要好渠道、好平台,还需要好机制。双江县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平台运营模式、诚信经营体系,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双江的2万亩咖啡中,20%是企业经营、80%是农户自种。通过探索“庄园+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用20%的企业以良种、技术、市场、就业带动80%的咖农分享更多收益,咖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咖啡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亩均收益是过去的3倍以上。

冰岛茶是双江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打造“中国双江冰岛茶荟”直播平台,构建起“直播引流+品牌增值+利益共享”的产业新生态,形成了平均退货率低、广告投入比低、平均客单价高的平台营销新模式。平台开播以来,累计销售额达1.58亿元。近期,该平台已全面升级,以全省各大茶产区为服务核心,构建起覆盖全省的茶叶销售网络。国际茶日期间,平台承办“云南名茶 官方专场”,精选临沧、勐海、保山、普洱四大核心产区代表性茶品推介,5天时间实现成交额2100万元。

双江县还成立双江电子商务协会,制定直播诚信经营十条措施,规范化管理全县259户直播经营主体,重点引导“阿福哥”、“君君”、“壹窑”等粉丝量大、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主播入驻园区,直播产业园初具雏形。

依托园区,双江县把农业资源转化为工业产值,有效提升优质农产品溢价率,有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记者 郑义 通讯员 王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