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赋能 共谱沪滇协作“山海情”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想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上海市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赵思涵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学习收获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大半本。

赵思涵是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前几天,他被选派到上海市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跟岗学习。“来到这里才发现,我们和上海媒体的最大的差距不在硬件,而在思维和能力。”初到上海,赵思涵就被带领他的老师震撼了,“策划、文稿、出镜、拍摄、制作样样精通,太厉害了!”赵思涵表示,将珍惜这次跟岗学习机会,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回去后分享给同事们。

“我们的干部人才在眼界、思路、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差距。”绥江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借助沪滇人才协作交流机制,一方面把上海的专家‘请进来’教;另一方面把我们的人才‘送出去’学。”

于是,2021年起,闵绥双方聚焦乡村振兴、医疗、教育、文化、农业等领域行业,互派党政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学习400余人次,为两地共谋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深刻感受到闵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尤其是他们在抓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敢闯敢干的举措值得学习借鉴。”绥江赴上海市闵行区挂职干部黄奎说,“一年的挂职工作即将结束,受益匪浅。回到绥江后,我将把这次挂职所学、所思、所获应用到工作中去,干有所为。”

“绥江山美水美城美,感受到了绥江人民的热情和淳朴,我希望能尽己所能,带领医疗团队俯下身子扎实干,为绥江的医疗事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上海市第五批援助绥江医疗队队长、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刘潇感触颇深地说。

今年6月,刘潇和另外5位专家到绥江县人民医院、绥江县中医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他们将通过“传帮带”、学术讲座等,“手把手”教授、指导当地医生,着力提升当地医护人员能力,让绥江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沪滇人才协作结硕果。从医院诊室的悉心诊疗,到学校课堂的谆谆教诲,从田间地头的辛勤指导,到企业车间的管理经验,来自闵行区的援滇干部用专业与热忱,书写着“授人以渔”的精彩答卷。绥江越来越多的本土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们共同描绘着沪滇协作的新图景,正如绥江群众所说:“沪滇一家亲,上海的亲人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信心与希望,这才更加珍贵。”(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杨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