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长:“天审讲堂”聚“链”成势 向“质”图强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春日的安徽天长市汊涧镇政府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审计课堂正火热进行。镇财政所长王德华拿着笔记本,在“村级工程招投标常见漏洞”案例分析页上划满了红圈,“以前总觉得审计是事后算账,今天听了这些身边的案例,才明白提前堵漏洞比事后补窟窿管用多了!”这场让基层干部直呼“解渴”的培训,正是天长市审计局“天审讲堂”链入镇村的生动缩影。

自“天审讲堂”开讲以来,天长市审计局这支审计领域的先锋队以“聚‘链’成势”为路径,串联起机关、党校、镇村的培训网络;以“向‘质’图强”为目标,将精准培训转化为审计质效提升的“金钥匙”,让审计监督从“末端纠错”向“源头防控”跨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审计动能。

链动机关:提炼“鲜味”课程,锻造专业尖兵

“刚学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新规程,这周就用到了市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项目核查中,精准锁定了3处流程漏洞!”市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中心的刘连军,在2024年“天审讲堂”春训班后的业务例会上分享着收获。这堂让他直呼“及时雨”的课程,正是“天审讲堂”链动机关的典型实践。

围绕“课程跟着需求走,内容贴着业务跑”的原则,审计局各股室化身“课程研发室”,把近年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政策新动向熔铸成“鲜活教材”。局主要负责人牵头把关,确保每门课都带着“热乎气”——解读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时,同步嵌入本市某产业园项目审计中“涉嫌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实例;讲解自然资源审计时,结合生态环保建设要求,剖析某乡镇污水处理厂运维资金使用的典型案例。

这种“政策+案例+实操”的“鲜味”课程,让机关审计人员在课堂上就能“沉浸式”处理真实业务场景。2024年春训班后,全局审计报告出具效率提升20%,专业尖兵队伍在“学用练”中加速成长。

链通党校:定制“口味”套餐,激活联动效能

“原来经济责任审计不只是查账,还要看决策合规性!”市教体局内审人员刘妍在2024年党校内审培训班上恍然大悟。同一时期,“村级财务10条红线”的专题讲解正让镇街相关负责同志们频频点头——这正是“天审讲堂”链通党校的“配餐制”智慧。

针对不同领域干部的“知识味蕾”,党校定制班实施“菜单式”供给:给市直单位内审人员端上“审计基础知识+财政财务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的“专业硬菜”,帮助他们筑牢内控防线;为乡镇管理人员备好“常用法规解读+共性问题清单+典型案例警示”的“实用家常菜”,让规范管理的意识入脑入心。2023年以来,通过党校平台,“天审讲堂”已为120余名市直干部、230余名乡镇管理人员“精准投喂”定制课程,推动某市直单位完善内控制度8项,帮助3个乡镇化解审计整改不到位问题,审计监督与基层治理的联动效能持续释放。

链入镇村:释放“辣味”监督,筑牢基层防线

“这笔扶贫项目资金拨付流程少了村民代表签字,看似小事,实则藏着廉政风险!”2025年初,在石梁镇的培训班上,市审计局业务骨干张林和指着案例中的凭证照片,语气严肃。台下,9个村(社区)的“当家人”屏气凝神——这堂带着“辣味”的课,正给未被审计覆盖的基层单位敲警钟。

聚焦资金量大、下属机构多的镇村,“天审讲堂”变“坐等审计”为“主动上门”。通过“现场解剖麻雀”式教学,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如今,在天长的镇村一线,“天审讲堂讲过”成了干部们议事决策的“口头禅”。2024年以来,未被审计覆盖的镇村单位主动排查整改问题37个,“辣味”监督真正转化成了基层治理的“免疫力”。

从机关课堂的“实战演练”到党校讲台的“精准滴灌”,再到镇村地头的“现场诊疗”,“天审讲堂”以“链”为脉串联起审计赋能的全场景,以“质”为核激活了监督治理的新动能。正如天长市审计局局长所说:“聚链不是简单拼接,而是让每个环节都迸发最大效能;向质不是单一追求,而是让审计工作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这场永不落幕的“审计赋能课”,正在皖东大地书写着新时代审计监督的生动篇章。(记者 吴昊 通讯员 田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