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以林长制为笔绘绿色画卷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盛夏时节,漫步山东肥城,无论是城区绿道、市民公园,还是社区广场、街头巷尾,草木葱郁,绿意盎然。这满目生机的背后,正是山东肥城市扎实推进林长制落地见效,精心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写照和坚实注脚。近年来,肥城市不断强化林长制引领作用,着力在责任落实与制度创新上下功夫、花力气,一体化推动“扩绿、兴绿、护绿”,全市绿水青山“底色”更足,金山银山“成色”更亮。

范蠡公园岸绿水清(韩雁鹏 摄)

建章立制,夯实绿色根基。全市构建起覆盖市、镇、村的三级林长制组织体系,共设立三级林长586人,其中,市级林长5人、乡级林长78人、村级林长503人。制定实施《肥城市林长制督促提醒制度》《肥城市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肥城市林长巡林制度》等配套制度,实现“巡林有计划、过程有记录、结果有反馈”。明确细化各级林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职责任务,在责任区域设置了相应林长公示牌;持续完善“林长+河湖长”“林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联合开展巡查巡护、案件查办等行动,形成打击毁林毁湿违法行为的工作合力。

智慧赋能,筑牢生态屏障。依托省级林长制智慧信息系统、鲁地云APP等管理平台,落地落实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林业资源管护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常态化推进森林督查问题图斑核查整改,持续保持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严密监测并有效防控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林业有害生物,有效遏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运用“天眼护山”“天眼护安”技术手段,严格落实24小时火情监测,实现防火监控预警全域化、立体化、可视化,有力保障全市生态安全大局稳定。

陶山植被葱郁(韩雁鹏 摄)

点绿生金,拓宽增收渠道。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积极拓展“两山”转化、生态变现路径。大力发展大樱桃、苹果、蓝莓、葡萄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精心培育“肥城桃”“山农酥梨”“大棚杏”等一大批叫得响的名优金字品牌。创新推广林菌、林蝉、林禽等复合型经营模式,引导林农深挖林地潜力,拓展林下增收空间。重点发展酸枣、丹参、艾草、知母等中药材,鼓励规模化种植、连片化发展,推动中药材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已达到13万亩,林果总产值超10亿元,果农通过林果种植实现亩纯收入超万元。(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李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