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时期,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河街道办事处以“亮灯行动”为载体,围绕“照亮求职路+点亮创业梦”双主线,精心构建起“政企校社”四方联动的就业服务体系,从“岗位速递”精准对接、“技能充电”赋能提升、“政策护航”就业宣讲、“经验领航”交流分享四大维度发力,为求职者铺就一条通往梦想的康庄大道,让“就业难”的焦虑化作“就业暖”的安心。
岗位引航:招聘会上的双向奔赴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刚与一家本地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的李红笑得合不拢嘴。7月21日,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河街道“亮灯行动”招聘会在昌河广场火热开场,35家企业带来200余个岗位,吸引了百余名求职者前来咨询。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求职者们手持简历穿梭于各企业展位前,或俯身细看招聘海报,或凑到台前打听岗位要求,空气中满是“找份好工作”的期待。“本次招聘会重点聚焦毕业生、辖区失业人员和返乡务工者。”街道社保所江瑶介绍,“八成岗位学历门槛都降到了高中,还专门设立了残疾人招聘专区,就是想让更多人能在家门口找到机会。”
刚毕业的大学生王小颖捏着刚填好的岗位登记表兴奋地说:“本来打算去外地找工作,没想到街道把岗位送到了家门口,还帮我们对接企业HR,太贴心了。”这场家门口的招聘会,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又实现了居民们“就业不出社区”的愿望。
技能增航:培训课里的赋能提升
“大家注意看,这个结绕两圈再拉紧,既美观又牢固。配色上可以多尝试今年流行的莫兰迪色系……”昌河街道景东安厦社区技能培训室里,资深陶瓷串珠艺人李丽正耐心指导,学员们围坐一旁,目光紧随她的示范。为帮助居民掌握一技之长,社区精心打造“理论+实操”课程体系:一方面系统教授陶瓷珠鉴别、工具使用及手链挂件制作等核心工艺;另一方面,“5+2就业之家”志愿者同步开设市场分析课程,详细讲解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运营技巧,助力手艺“变现”。“陶瓷串珠既有传统工艺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特别适合居家创业。”社区工作人员丁丽娜介绍。
与此同时,昌盛社区园艺课堂同样热火朝天。“多肉要控水,铺面石选浅色更透气。”园艺师边示范边讲解,居民们围着绿植专注学习养护技巧和造型设计。56岁的张桂芳捧着刚修整的盆栽笑道:“学会这个,摆个小花摊也不错。”欢声笑语间,串珠作品与盆栽绿植一同成形,为居民铺就就业新路径。
政策护航:宣讲会上的答疑解惑
“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怎么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最多能贷多少?”景东安厦社区就业政策宣讲会现场,居民们的提问接连不断。社区特意邀请辖区企业代表人员坐阵,从失业保险申领、技能培训补贴到创业场地扶持,把政策条款拆解成“大白话”,结合居民关心的“灵活就业参保”“小微企业社保减免”等热点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不仅如此,街道还特地安排法律顾问现场坐镇,为求职者解答就业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问题,保障“法治”护航。为了让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触达每一户居民,各社区精心搭建起“线上+线下”的宣传矩阵:线下将印着政策要点、企业岗位的宣传手册送到居民手上,连菜市场、便利店这些居民常去的地方都摆上了资料;线上则在社区公众号、微信群等推送政策解读短视频和文章,配上岗位表和咨询二维码,居民刷手机时就能轻松获取信息。“以前总怕政策看不懂、申请麻烦,现在听了讲解、拿到手册,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居民李诗拿着手册说,“政策清了,就业创业的底气也更足了。”
经验领航:分享会上的心得交流
景东安厦社区活动室的经验分享会现场暖意融融,往届毕业生们正捧着笔记本,把求职路上的“实战经验”娓娓道来。“面试时被问‘缺点’别慌,用‘正在改进的不足’替代负面表述,更容易加分。”去年入职本地企业的林子昊刚说完,台下居民就赶紧掏出手机记录。
从简历怎么突出基层经历,到试用期如何快速适应岗位;从线上求职平台的筛选技巧,到职场沟通的“避坑指南”,学长们把踩过的坑、攒下的招全“抖”了出来。社区工作人员还准备了“经验锦囊”手册,把分享重点整理成流程图,附上学长们的联系方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高标准、实举措、优服务为辖区群众搭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就业创业平台。”昌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汪雅娴表示。下一步,街道将建立健全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定期举办小型招聘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推送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让就业服务不断档。同时,还将加强与企业、高校的合作,搭建更加精准的供需对接平台,为求职者和企业牵好线、搭好桥。(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汪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