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作为基层治理最前沿的中坚力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和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总铺镇为高质量做好下一轮村“两委”集中换届,进一步优化村“两委”干部来源结构及整体素质,着眼村级后备力量,实施人才“水利工程”,疏通选才“引水渠”,建好育才“蓄水池”,畅通用才“灌溉网”。
完善选拔标准,拓宽选人渠道。严把政治关,将政治原则放在首位。坚持“优中选优”原则,由镇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包村领导干部到村到户充分调研,根据镇发展规划、村实际需要结合群众认可推荐,酝酿后备力量初步人选,同时建立责任到人机制,由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负责意向人选政治纯洁性。经镇信访、公安、民政等多部门联审合格后上报至县委组织部进行二次县级联审,最终确定后备力量人员名单,把准把牢后备干部准入关。目前总铺镇已从现任村干部、毕业大学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党员中选拔出后备力量82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2名,“90后”“00后”56名,人才“蓄水池”已初具规模。
制定培养计划,提升能力素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镇组织部门联合宣传、纪检等部门对后备力量定期谈心谈话,根据个人特长和意愿,结合村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构建培养体系。建立“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的帮带培养体系。村支书后备力量由镇包村领导、村支书结对帮带,村“两委”后备力量由支部书记、业务骨干负责培养,确保“多对一”培养制度落地。此外,总铺镇为确保对后备力量的跟踪培养,参照公务员档案标准,建立后备力量电子化档案数据库,对数据库内容实时跟进,动态调整,精准掌握后备干部成长轨迹,为个性化培养提供数据支撑。
强化实践锻炼,激发队伍活力。坚持把一线作为培养锻炼村级后备力量的“磨刀石”。搭建平台鼓励后备干部在重要岗位实践锻炼,通过定期列席村“两委”会议,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熟悉村情及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协助村干部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及信访矛盾化解等业务,多接“烫手山芋”,多做“热锅上的蚂蚁”,在难题挑战中提升能力,淬炼成钢。对于主动性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的后备力量,按照“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原则,采取重点关注、适时使用,取消培养资格等措施,淘汰出真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优秀人才。
总铺镇以人才“水利工程”为抓手,通过完善选拔标准、精准培养计划和强化实践锻炼,构建起村级后备力量“选育用管”的全链条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下一步,总铺镇将持续深化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动态优化“蓄水池”结构,畅通人才成长渠道,让更多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在基层一线磨砺担当、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长治久安筑牢人才根基,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总铺答卷”。(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张文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