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以“厚植文化根脉,凝聚团结力量,绘就吐鲁番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吐鲁番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推进文化润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亮眼答卷。
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吐鲁番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打造示范样板。目前,已累计创建国家、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及示范单位24家,获得全国、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5个、先进个人55名,成功实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彭桂琴、海力其汗·玉素甫等一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同时,吐鲁番市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组织各族中小学生赴北京、湖南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研学交流,11.56万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对互融;打造“南看十八洞、北看西门村”结对共建样板,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推出32项特色主题线路及研学旅游产品,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与深度,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民生是团结发展的根基。吐鲁番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70%以上财政支出、80%以上援疆资金投入民生领域,高质量推进民生工程,扎实办好“50件民生实事”。通过抓实就业增收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24年,全市98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帮助24259户群众销售农产品,吸纳劳动力3万余人次,带动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73元。此外,新改建学校27所,新增学位1.16万个;9万多户农村家庭受益于“煤改电”政策;2.35万户居民所在小区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城乡建设方面,66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90172户农村家庭实现“煤改电”全覆盖,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深入推进,今年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达107天,同比增加12天,优良天数比例达59.1%,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文化润疆工程为吐鲁番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党的二十大以来,吐鲁番市游客接待量从1133.88万人次增长至3201.67万人次,旅游收入从63.85亿元增至250.22亿元,分别增长1.8倍和2.9倍。吐鲁番市以文化润疆为抓手,推动宣传教育、观光研学、现场体验有机结合,凝聚起感恩奋进的强大力量。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完成交河故城等27个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成全疆首个“文物司法保护基地”,将“三大世遗”、69处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1491处不可移动文物串联成璀璨“文化项链”。同时,启动《吐鲁番通史》《吐鲁番学大辞典》编纂工作,常态化举办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西旁景教遗址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形成独特“吐鲁番IP”。雅尔湖石窟、胜金口石窟、吐峪沟石窟首次对外开放,借助AR等数字技术还原壁画原貌,生动展现千年丝路文明,彰显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底蕴。(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范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