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在“战场”提升 作风在“一线”彰显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建立4个前线临时党支部,组建23支党员突击队,设置70余个党员先锋岗,成功转移群众992户、2780人,实现人员“零伤亡”……7月9日以来,湖北省郧西县全域多地遭遇暴雨灾害,郧西县闻“讯”而动,坚持将抢险救灾一线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磨砺干部意志、提升干部能力的“实战课堂”,县、乡、村三级干部上下同心、通力协作,有效有序应对灾情,在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挺膺担当、冲锋在前的“硬核答卷”,展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和团结奋进的蓬勃力量。

灾情是“淬火炉”,危难时刻冲上去

深夜组织干部驰援一线(王华意 摄)

放下笔杆子,拿起铁铲子,与时间赛跑,向灾情“宣战”。7月13日,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委党校三个单位组织22名机关干部,一大早就前往上津镇绞肠关村开展清淤,到达现场后,迅速组建3个分队,分赴受灾点开展道路和房前屋后清淤、冲洗,并深入农户家中帮助整理杂物。

“请放心,淤泥不清完,不恢复正常生活,我们绝不撤离。”现场干部对受灾群众郑重承诺。就这样,他们连续在绞肠关村坚守作战11天,从第一天来时的“满目疮痍,群众神情凝重”,到走之前“道路恢复如初,群众正常生活,开怀感激”,干部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也赢得了群众的真心赞赏。

灾情发生后,乡、村两级干部就地转化为“防汛救灾队”。县委还统筹安排,组织70余个县直单位2000多名干部,组建23支党员干部突击队,赴5个乡镇73个受灾村组开展救灾重建工作。

同时,应急、消防、交通、公安、供电等行业职能部门抽调530余人,组建20支专业抢险救援队,调集救援机械装备奔赴受灾一线,全力抢通中断道路,恢复受损供电、通信线路和饮水设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在大灾面前,不管是乡村干部,还是县直单位干部,都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工作作风。”县能力作风办有关负责人说道。

前线是“磨刀石”,实战本领强起来

干部参与一线清淤工作(王华意 摄)

转移安置群众、风险隐患排查、舆情防控、水电路抢修、恢复生产生活……在灾情一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需站在政治角度考量,都需思索周密、严谨细致,以科学方法应对处置。

“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从未干过重活,这次救灾中,在农户家中一铲一铲地清淤,几天下来,白白净净的小伙子晒得黝黑,也更接地气。”作为入职不到2年的年轻干部庹子良,在重大考验中得到充分成长:“这是我人生重要的一堂‘实践课’,既让我切身感受到基层干部的责任使命,也提升了敢于攻坚克难的精气神。”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新时期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重大事件,也是干部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处理灾情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敏锐性,更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同时,还要考虑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灾后疫情等因素。”作为上津镇年轻领导干部庹文章,在“既要又要还要”的复杂灾情面前,积累了“既会又会还会”的实战经验和领导能力。

为进一步疏导群众心理,精准了解受灾群众情况,郧西县采取干部与受灾户“一对一”包联制度,重点开展受灾群众的情绪稳定、“六有”“五通一达标”等工作。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既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也有效增强了干部说土话、走泥路,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险境是“赛马场”,优秀干部识出来

干部清点分发救灾物资(王华意 摄)

风雨显担当,烈火炼真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重大事件中总能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战斗力强、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

上津镇刘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李青富,坚持在暴雨中逆行,陷入洪流中差点被卷走,最终成功安全转移群众120余人,个人却因体力不支,晕倒在现场。香口乡人大主席彭先宏,毫不犹豫地背起八旬独居老人鲁正艳,将其转移至安全地带后才放心离开。90后上津镇政府干部徐东华,从抢险救援到物资调配,从一线冲锋到后勤保障,轻伤不下火线,在不同角色中切换,尽心尽力履行职责,践行使命。

一盏灯“照亮”一座城。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带动作用,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李青富因表现优秀,其事迹在全市推广学习。同时,充分发挥郧西党建等媒体平台的作用,展播6期各行业优秀先进典型20余人。

“优秀干部从一线来,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一直是郧西县委识人用人的鲜明导向。对在大灾中表现优异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提拔重用一批、记功嘉奖一批、职级晋升一批、通报表扬一批“四个一批”方式,对80余个集体和100余名党员干部进行表扬,20余名党员干部晋升职级、提拔使用,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县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挺身而出、笃行实干,以过硬的能力作风升腾起强大的发展气场。(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陈超 罗浈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