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质量发展巡礼 || 充分就业“保”质量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新增就业2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5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34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新增152人……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策供给,完善促进机制,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今年以来,保亭紧扣“三区三地”战略部署及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建设,将就业工作置于民生保障首位,创新举措、靶向发力,统筹抓好全县总体就业与重点群体就业、就业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等工作,推出青年人才“蓄水池”、供需“双向奔赴”平台“就业驿站”等一系列举措,在稳就业促就业上持续攻坚突破,跑出“加速度”,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就业提质增效,幸福“稳得住”

“就业优先”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实实在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行动指南。保亭就业工作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服务精准化上均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筑牢了就业根基。

今年上半年,保亭城镇新增就业2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5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34人,脱贫人口务工12683人,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从重点群体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新增152人,累计发放就业见习补贴855人次、共计127.35万元;农民工群体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送岗进村”等活动,实现稳定就业133人、灵活就业3459人次;就业帮扶对象和困难群体通过公益岗兜底保障,全县乡村振兴公益岗在岗3162人、困难群体公益岗在岗123人,兜底帮扶成效显著。从服务效能看,12345诉求件71件工单全部办结,就业政策咨询、权益保障等服务响应及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保亭就业形势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劳动者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保亭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何海荣说,保亭制定了2025年就业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强化产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拓宽重点人群就业渠道、突出优质服务促进就业供需精准匹配、加大培训转移就业力度等方面,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提升就业质量,着力缓解保亭县结构性就业矛盾,防范和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政策协同发力,幸福“立得住”

为了让百姓端稳“饭碗”,保亭打出一套精准有力的就业政策“组合拳”,从就业人员、创业者到企业,从技能提升到岗位供给,全方位激活就业动能。

“保亭深入推进‘六个一批’举措,加大促进充分就业活力。”保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东元说,“六个一批”即开展一批就业供需对接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专场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组建一批农民工务工带头人,以“三支队伍”为抓手,发挥典型“头雁”效应,促进劳动力转移;办好一批高质量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康养生活服务行业类、新兴服务行业类、黎锦技能培训、“保亭农匠”特色劳务品牌、急需紧缺工种等特色培训,加大培训和就业的匹配力度,进一步加大培训后转移就业;用好一批就业驿站,将就业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抓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推广以工代赈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吸纳本地劳动力力度;扶持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帮扶车间+脱贫户”的模式,吸纳周边脱贫劳动力就业。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保亭对不裁员、少裁员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今年上半年243家企业领到42.60万元“稳岗红包”;51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拿到96.34万元社保补贴,22家企业获得11.6万元一次性吸纳奖励;全县17家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吸纳1996人就业,其中1家帮扶车间吸纳10名就业帮扶对象获得了1万元奖补,政策红利让企业留工稳岗更有动力。

创业梦的种子需要沃土滋养。保亭县建设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全程化的创业指导、培训及政策咨询等服务,并协调入驻项目享受政府创业贷款贴息等国家和省、县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保亭县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为创业者增添底气,让更多“小老板”在保亭县扎根生长。

就业有“术”,致富有“路”,技能是就业的“硬通货”。保亭还结合“四大主导产业”定位,“十大特色重点产业”分项发展项目配套技能技术的需求,建设了可同时容纳25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公共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工种培训。

服务精准多样,幸福“靠得住”

“三支队伍”带动就业,激活了就业“末梢”,今年上半年新增54名队伍成员,带动1148人找到工作,把岗位和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充分发挥了基层力量的作用;

全县9个乡镇就业驿站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理论+实操”培训让村民学得会,直播带岗让岗位看得见,“送岗进村、送政策到家”的服务,让乡亲们不用出村就能谋生计;

极具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更是成了就业“金名片”,“海南黎锦工”“保亭农匠”“康养膳食师傅”等这些带着保亭本土气息的劳务品牌,正通过“市场需求+技能培训+文旅融合”的模式焕发新活力……

立足县域特色,保亭就业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一个个接地气的便民服务举措,让就业帮扶直抵民心。

“下一步,保亭将继续聚焦‘三区三地’及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建设,实施‘以人促产,以产吸人’的双轮驱动,落实‘两重’‘两新’政策,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全省协同,实现人与产业的精准对接,促进产业繁荣与就业增长的双赢。”保亭县副县长林德国表示,在就业规模方面,保亭不断提高城镇就业比重,持续优化就业结构,强化重点群体保障,针对高校毕业生和“雨露计划”毕业生开展“1131”等帮扶措施提高就业率,针对帮扶对象深化帮扶车间模式、规范公益岗管理以带动重点帮扶群体就业;在就业质量方面,聚焦技能与产业融合,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推动黎锦、康养等特色技能与文旅产业结合。同时,保亭着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以海南省公共就业服务标准体系、22项工作指南标准为依托,建立保亭县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城镇乡村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稳就业的征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让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劳动者致富增收的“金饭碗”,为老百姓铺就幸福路,在保亭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本报记者 林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