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四川省资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多项措施,引发多方关注。
近年来,资阳市围绕建设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按照“改变、突破、跨越”思路推进工作,聚焦项目建设、配套服务、品牌创建、市场培育等协同发力,推动资阳市由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
据资阳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吴兴中介绍,资阳坚持项目攻坚与业态创新双轮驱动,构建文旅产品矩阵。已落地资阳方特、安岳石窟数展中心等10个省市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约70亿元,今年集中呈现、多园齐开,其中方特水世界、熊出没主题酒店、安岳石窟数展中心等建成投用,人气爆棚,方特国色春秋也即将开业。
为完善全域旅游业态,资阳培育圣高广场、烟火普州、一品天下等一批美食集聚区,金牛宾馆、锦江宾馆品牌酒店首次走出成都落地资阳,全市酒店数量达600余家,客房总数突破1.6万间。3A级以上旅游景区直通车覆盖率达90%,基本建成“快行慢游”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培育“资舒适礼”城市礼品品牌,推出特色商品13类、550余种,增设12家旅游商品展销店。评选推出90家“必吃、必住、必游、必购”榜单,全面提升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
记者注意到,多管齐下的资阳文旅品牌不断提升。安岳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宝森柠檬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旧居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资阳濛溪河遗址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资大石窟石刻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全国优秀文物主题游径,资阳市被认定为“四川文物大市”,产业发展动能不断被激发。
目前,资阳市文旅企业共480家,增幅88.2%;文旅个体户共5538户,增幅247.9%。规上文旅企业发展到10家,2024年营收达1.28亿元,增幅74.5%。
近年来,各地都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资阳将采取哪些措施,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着力将“流量”变“留量”?
对于记者的提问,吴兴中回应表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做靓“四张”文旅品牌、培育“五大”消费空间、优化“六大”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谋划推进工作。
在这个体系中,“四张”文旅品牌一是以濛溪河遗址群开发利用为抓手,构建“考古发掘+学术研究+展示利用”平台,打造古人类文化新地标。二是以安岳石刻开发利用为重点,构建“主体保护+数字创新+区域合作”工作矩阵,与重庆大足区联合打造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三是以陈毅故里景区为核心,构建“传承红色精神+融合红色旅游+赋能红色乡村”产品体系,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四是以临空“天府艺谷”为平台,依托资阳方特、成都美院两大核心IP,配套旅游设施、艺术孵化、特色活动,打造“全季节、全客群、全产业链”的文旅集群。
为培育市域“五大”消费空间,资阳决定培育创新创业新空间,依托成都美院人才资源,建设西南艺术孵化器,带动学生就业、艺术家创业。二是培育文化体验新空间,推进“五馆一中心”建设,推动文化遗存融入现代生活。三是培育幸福生活新空间,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乡村微度假、温泉疗养、农耕体验等业态。四是培育烟火资阳新空间,围绕城市商业综合体,汇聚地方特色美食,配套夜游、夜娱、夜宵等产品,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五是培育研学旅游新空间,依托旅游景区、农业园区、工业基地等资源,配套研学课程、旅游设施,发展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研学旅游产品。
同时,以游客为中心,资阳将打造“特色资味”餐饮体系,培育“资味”特色品牌;打造“好梦资阳”住宿体系,构建“高端品质酒店+高品质宾馆+特色民宿”的住宿体系,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打造“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完善外部大通道,打造交旅融合示范道路,让游客进得来、停得下、行得畅;打造“新兴娱乐”产品体系,发展电竞游戏、场景化剧本杀、潮玩经济等业态,满足“Z时代”消费需求;打造“资舒适礼”商品体系,推进非遗项目生活化、工业产品旅游化、农副产品商业化,让游客满意而归;打造“惠客宠客”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游客权益,让游客游得舒心、玩得开心。
随着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方特水世界等文旅消费场景建成投运,今年1—6月,资阳市实现餐饮收入34.58亿元,同比增长4.4%,较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下一步,资阳市将以“餐饮+旅游”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方特国色春秋文旅“流量”,推动成为餐饮消费“留量”。(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