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垂,山东省曲阜市为农农事服务中心的智能大屏前,“乡村振兴合伙人”董本清正调试着“农机作业服务远程信息化调度系统”。屏幕上,几十台作业农机的实时位置与作业状态不断跳动更新。这位从销售精英转型的“新农人”,正用农机服务的“科技范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做农业,就得贴着土地走。”董本清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正是因为对土地的热爱与执着,他来到王庄镇这个农业大镇,投身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今,这里已建成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服务中心,配备各类农机具200余台,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成为覆盖曲阜及周边县市区的农机服务“枢纽”。
贴着土地走,要先懂土地的需求。他带领团队构建起全链条服务网。农民想买农机,这里有销售展示区,机械管理、维修保养的“一条龙”服务紧随其后。农忙时分身乏术,3.5万亩托管、半托管的土地“耕、种、管、收”全环节服务解了燃眉之急,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农民想考农机驾驶证,买农机想领补贴,中心代办服务全程跑腿。有的农民担心买了农机不会用,我们全力打造的‘农业+农机’技术培训送课上门,目前已开展50场,培训人数超过15000人。”董本清说道。如今的服务中心已经成了集销售、代办、培训、托管为一体的“农事管家”。着力开发的“农机嘀嘀”系统,将王庄镇500余台各类型农机和200余名优秀农机手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农机手可以发布作业相关信息,农户根据需求自助下单,让农机像“网约车”一样随叫随到,跨区作业调度再也不让人犯愁。
在董本清看来,乡村振兴不能单打独斗。王庄镇依托服务中心搭建的农业发展共富联盟像一块磁石,发挥着强大的聚合效应。共富联盟以“统一耕种、统一收获”为标准,为成员和周边7000余户小农户提供“农资+服务”“科技+服务”“农机+服务”等综合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这种模式助力土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不仅有效降低种植成本,还显著提升了粮食产出。
“以前自己买化肥,价格高不说,还担心质量问题。现在联盟统一采购,质量有保障,价格还便宜!”李庄村种粮大户宋文新的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目前,共富联盟已牢牢吸引了44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1个农机合作社和175名种粮大户,覆盖3.5万亩“共富田”。共富联盟覆盖的土地每亩可增收300元,累计帮助村民增收1000万元,同时带动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从最初的“卖农机”到如今的“全链条服务”,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乡村振兴合伙人”董本清用行动证明,把根扎在农村,把服务做进农民心坎里,平凡的农机事业也能绽放光彩。
如今,王庄镇正以董本清的成功实践为范本,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合伙人”这一模式的影响力,从场地供给、人才引进等各方面为新加入的“合伙人”铺路搭桥。越来越多有想法、有闯劲的人才带着技术、资金和理念扎根乡村,“一个合伙人带动一个产业、一群合伙人激活一片乡村”的生动局面正在生成,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农村、分给农民,乡村振兴的活力在共同奋斗中持续迸发。(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张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