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材植入“智能芯” 创新赢得大市场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山东肥城石横镇的山东索力得焊材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包装车间内,一卷卷印有“好品山东”标识的高性能焊丝正通过全自动运输线有序流转。码垛机器人精准抓取、堆叠、包装,最终打捆成型的焊丝产品将发往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国内龙头企业,并远销欧盟、美国等海外市场。这家深耕焊材领域二十载的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闯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数字化生产车间(于学山 摄)

面对国内焊材行业产能过剩率超30%、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困境,索力得公司选择以技术突破破局。作为山东省首家高强度焊接材料生产企业,其自主研发的SLD-100产品成为国内首个强度达1000MPa的高端焊丝,成功攻克焊缝金属在高强度条件下塑性差、韧性低的技术难题。

“这款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公司技术部副部长刘廷臣的介绍,揭示了企业从技术跟随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蜕变。

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在传统制造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的当下,索力得却逆势投入6000余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看似冒险的决策背后,实则蕴含着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

当多数企业陷入价格战泥潭时,索力得通过系统性改革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话语权。目前,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4%,“索力得”品牌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印证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前瞻性。

数字化生产设备(于学山 摄)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索力得与华为等科技巨头的合作颇具标杆意义。通过“智改数转”工程,企业为传统生产线植入“智能芯”,生产设备接入华为云平台后,实现了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这种变革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效率25%的提升和能耗10%的下降,更重构了制造业的生产逻辑。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订单持续上升,特别是来自美国、欧盟、中亚的订单比往年增长了近20%。目前按照客户所需,公司28个车间的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通过MES系统进行‘数智化排产’‘柔性化’生产,实现了订单快速切换,车间正全力以赴赶进度,确保订单按期交付。”公司企管部部长高峰说。

企业的持续领跑,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战略支撑。索力得构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现已形成5个市级、3个省级研发机构的梯度布局,引进山东省级人才2名、国家青年人才1名,组建起由博士领衔、硕士为主的60人研发团队。通过与南京钢厂、石家庄钢厂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山东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企业打造出“基础研—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

索力得高性能焊丝产品凭借卓越的品质,稳稳占据了市场龙头地位,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赞誉和信赖。这一切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公司现拥有2000多家直供户和经销商,与徐工集团、中科、三一集团、中建钢构等多家制造业知名企业,建立并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出口俄罗斯、中亚、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销售经理赵勇说。(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